日立做加法“剧透”科技企业转型思路
日立做加法“剧透”科技企业转型思路
“日出之国”的科技巨擘逐一转型,作为日资企业中动身最早却向来低调的企业,日立日前提出借力“中国制造2025”获得发展机遇。据悉这是首家提出借力中国产业政策的外资企业。
日资科技企业转型思路较之中国企业领先5年~10年,这样的转型可能预言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之路。
日立借势做加法
终端产品总是容易定义企业的身份。尽管家电等业务板块领在整个日立集团中的占比并不大,但日立在技术论坛上公布的发展新思路还是被解读为日本科技(家电)企业的转型。
日前,日立提出了“新常态下日立在中国的创新目标”,也就是日立在中国的研究开发战略。
在向外界展示的业务架构中,城市、金融、制造、医疗等业务成为重要的业务版块。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的时候,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指出,实现新常态,实际上就是要借力“中国制造2025”政策。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日立在原有业务之中,增加了新的板块,包括有健康、还有智能物流等。
对于智能物流,日立方面寄予厚望。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物流需求旺盛,但是物流成本占GDP的18%,居全球首位。这种物流的现状已经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之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物流效率。日立拥有较为完善的的降低物流成本的解决方案,而且已经向中国的一些地区提供,未来希望能进一步推进此方面的工作”小久保宪表示。
“中国制造2025”机会在哪
实际上,除了日立,许多企业也对这一发展规划都高度重视。规划甫一提出,以科技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行动。不少中国企业认为,工业制造2025的机会在于“升级”。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业亟需进行升级。
小久保宪一举例道“以水处理技术为例,日立既有进行水处理设备的生产能力所,同时也拥有IT技术,可以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更好的管理,使富余的水能够提供给缺水的地方。对电力也是如此,日立也有很好的技术,通过IT的手段实时监控电力的分布情况,把富余的电力输送到缺电的地方。”
小久保宪一认为,中国工业2025战略发布后,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宣布要把基础设施和IT融合在一起,实现社会创新。中国还有着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其IT水平仍然是偏低的,在对现有制造业企业进行改造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需求。
有无可复制性
日本制造业的发展经验领先于中国,在日本本土也有类似的政策。记者了解到日本每五年要制定一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此之前的二十年间已经有四个计划。它的着眼点是先确定重点科技研发的领域,以此来提升水平,促进产业的发展。比如说材料学就是其中之一,材料是生产要素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在材料研究方面进行投入,最终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第四个五年科技规划之中,它的方向是有所转变的,不是就各个要素技术进行重点的研究和突破,而是确定课题,以问题导向的方式来进行研究。从2016年开始,日本的第五个五年科技计划要启动了。在这个科技计划之中,重点包括IOT物联网、AI(人工智能)、机器人。但是在此之前日本并没有像“中国制造2025”这样一个在明确愿景前提之下的宏观的政策。
对此,高盛吉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马俊颖指出,日本科技行业的发展较之中国发展迅速,日本制造业的领先经验可能预言了中国制造企业未来的转型之路。奥维董敏也指出,从国家对行业的关注度来看,前几年国际重点扶持面板等显示产业,目前面板的审批权力已经下放,材料等新兴行业被政府重点关注。所以日企转型的思路可能被中国企业沿用。
对于外资企业享受中国政策是否受限,中科院院士倪光南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都是很优惠的,包括日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借助中国的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的优势,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国坚持履行加入WTO的义务,总体环境条件仍然很适合外资企业的发展,不过与前些年相比,目前中国本土企业成长起来了,因此也对外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更强的竞争实力。当然,这种竞争是公平的,外资企业应该适应中国市场的新情况,以更开放的态度与中国同行既竞争、又合作,争取达到共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