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还能再造万科吗?
王石:还能再造万科吗?
在2014年的万科年终述职会上,万科总裁郁亮曾说了这样一句话:万科转型要乱三年,以此预示2015年万科在业务层面即将发生的剧变。那时候的王石与郁亮显然都未曾料到,万科2015年最大的“乱”会来自后院失火,来自野蛮人入侵给万科管理层带来的控制权危机。
从2015年7月份开始,宝能系与万科的股权之争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一场大戏。时至今日,万科管理层与宝能系之间的战争仍没有结果,但这场战争的胜负却有可能决定万科30年来建立的万科文化和经营风格能否延续。面对来自行业转型的不确定性与嗜血资本的双重围猎,已经30岁的万科将如何迈过这个危险的关口?已经年逾60的王石还能再造万科吗?
转型重构,万科看未来十年
2015年年初,当郁亮说出“万科转型要乱三年”时,这个喜爱登山与跑步的千亿房企总裁其实对于万科的业务转型已经成竹在胸。用郁亮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种混乱是一种有方向感的混乱”。
于是我们看到了,2015年的万科在传统的住宅业务外,开始“不务正业”。广泛涉猎物流地产、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业态,甚至做起了包租公,推出出租公寓型产品,连教育这块跟地产相去甚远的产业,也跟万科开始扯上了关系。
在这些看似纷繁复杂的新业务背后,郁亮认为万科有着清晰的布局逻辑。“万科转型路线很清晰,一是紧跟城市的发展方向走,做城市配套的提供商,物流地产、产业地产都是以此为出发点;二是紧跟客户的需求,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房价高,年轻人买不起,为了给这群人做出租公寓,万科驿应运而生。接着是老人和小孩,都是我们的客户,养老地产、营地教育这样的新业务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客户更满意。”郁亮称。
为了鼓励创新,万科管理层2015年充分放权,给了这些新业务“野蛮生长”的空间:采用“试错机制”和“赛马机制”,让各个区域公司大胆尝试,以结果检验成败。在郁亮看来,只有混乱生长才会带来新的机会,带来生机勃勃,唯有混乱才有可能重构万科传统的生态系统。“我不准备管理混乱,创新业务如果没有冲突就没有创新的可能,我们需要准备迎接冲突的到来。”
事实证明,这种不破则不立的决心确实帮助万科走出了转型的第一步。2015年以来,万科的创新业务多点开花,以万科广深区域为例,在万科“八爪鱼”战略的推动下,万科社区商业、长租公寓、教育主体商场等主题的“万科X”产品不断涌现。其中“万科驿”长租公寓产品,在广州获得了大量年轻人的认可,不少产品都有高达90%以上的出租率,而代表万科产业地产创新的“万科云”产品,也获得了市场极高的关注度。
虽然转型初期万科所面临的挑战还未浮出水面,转型的成效也未在公司经营业绩上充分显现。但对于创新转型,万科管理层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就是目前万科所有的新业务都还处于从0到1的阶段,能否形成一个可行的模式,至少需要3年时间。
“万科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支持未来十年的增长,这个增长点必须不在住宅和传统商办里面。而且转型过程必须在房价的大拐点到来之前要完成,我们知道这个拐点不会出现在未来十年,但是不代表它永远不会来。我们需要在未来十年做到老业务、新业务各占一半,并驾齐驱。”万科董秘谭华杰的论断可谓代表了万科管理层的基本观点。
“以万科管理团队对行业的研判能力和对战略的执行力,万科很有希望成为行业里最快取得转型成效的企业,树立白银时代地产企业成功转型的标杆。”曾有行业公司高管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此评价万科2015年以来的转型思路,其认为,万科的一些转型思路和做法对行业中的其他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资本围猎,万科何去何从?
然而,万科还没来得及看到转型的成效,危机已经突如其来,资本市场的野蛮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了万科最大的短板——股权架构。从2015年7月11日开始到8月26日,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与其一致行动人钜盛华快速出击连番增持万科,通过三次举牌,耗资二百多亿元坐上了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