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为何维基百科在中国行不通?

2021-08-07 22:37:21

 

来源:互联网

为何维基百科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经营网注】维基百科的模式基本只能在讲英语的网络世界行得通,在中国复制维基模式不容易。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出现一个和维基百科一样伟大的自由讨论环境。本文来自百度百家。

拒绝广告15年,靠捐款运营的维基百科能否坚持下去?这个问题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非常有趣。笔者的基本观点是:维基百科的模式基本只能在讲英语的网络世界行得通,在中国复制维基模式不容易。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出现一个和维基百科一样伟大的自由讨论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模式是否可行,总得套一下中国经验,看看是不是能抄到中国来。如果只用一句“各国国情不同”显然无法打发大家的好奇心。所以接下来我也会讲为什么维基百科的模式在中国复制会有困难,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维基为什么会在西方出现和存活。

维基的“非货币市场”和商业化水火不容

维基百科只是一个最明显的案例而已,在英语世界里,同类网站或者社团多不胜数——Reddit、4chan、BuzzFeed、Quora里面的贡献者,并不因为其网站本身的商业化或者部分盈利而聚集到一起,网站也不依靠用户生成的内容赚钱。

克里斯·安德森的著名教材《免费》当中指出了四种主要的免费商业模式: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免费+收费模式;非货币市场。所谓“非货币市场”,指的就是各种在一定范围内被认可的荣誉。只要一个小圈子内部认可这一荣誉,不需要社会上很多人都知道你做了什么,人们就很容易获得足够充分的动力,维持更新和维护工作。

这种荣誉的形成,颇像是人际交往中的“化学反应”。你无法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把一个钦定的荣誉安插到某个人头上就指望他乖乖接受。如果这样都能成,那天下爹妈以家庭条件为基础的相亲,还有何难?

明白这些的话,我们就会很清楚,目前的非货币市场体现出和其他几种商业化免费模式水火不容的状态。所以,商业化的讨论组在讨论的问题之外划定一个明显的广告位是没问题的,但让广告和内容抢地方,内容很快就会跑掉。

纯捐助的模式是以英语作为网站语言为基础

在维基百科每年年底都会挂出号召捐款的口号。捐款方式在中国是比较行不通的,这跟中华文化和中国本国的情况都有关联。

在说英语的人群中聚集着全世界最富有的一群人,包含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的国民,和其他不那么富裕的国家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们。同样是捐助10美元(举个例子),让这些人捐款和让一个只会说斯瓦西里语的人捐款,对他们的概念是不一样的。10美元可能等于富人身上西装的一粒纽扣,等于纽交所门口一份盒饭加可乐,等于北京的一场电影票,或者山区孩子多长时间的生活费(不知是一个月还是一年来着)。

同时,清教徒文化中克制和禁欲的思想加速了英语国家的财富积累,宗教带来的来世观念使他们对现世财富没有那么大的眷恋,容易催生大额慈善捐款。虽然可以说有些国家的税制也在激励富人捐款,但规矩都是人定的,这种规矩的背后也体现出寄生的文化背景。

在中国,人们比较注重现世,体现出求真务实的精神。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勤俭节约成为社会风尚,而且也少了一些无谓的牺牲和价值观冲突,但另一面自然就是私心重了点,少了些推己及人的能力。“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志愿者精神对中国完全是一个舶来品,中国目前政策上对NGO多有忌惮,也是出于文化上的不了解——我们还有一句俗话叫“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对真正意义上的无私奉献,其实不太容易了解。

在中国,百度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好处来做好内容的买单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