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被诉背后:社交软件的专利布局之战难免
微信被诉背后:社交软件的专利布局之战难免
一边是美国的专利诉讼,一边是腾讯在欧洲的大举收购。
6月21日,《华尔街日报》率先曝出消息,称腾讯收购芬兰游戏开发商Supercell的事宜已完成,此后腾讯方面确认此事并公告称,“腾讯以预计86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Supercell 84.3%的股权收购。”
对此,业内人士在唏嘘腾讯不惜巨资的同时,更是指出腾讯的“野心”,即通过将微信、QQ好友关系注入进Supercell实现微信在全球社交市场的布局。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识产权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果你知道Supercell的背景,知道Supercell的主力军是诺基亚的前员工,这些人在手机制造和无线通讯领域都有很深的技术积累,更重要的是,诺基亚没有用处的专利或技术,也让员工免费拿着,直接到外面创业,你就会明白,腾讯的此次收购除了业务布局之外,更有专利积累的目的,也就会明白为什么腾讯会在此次收购中给予如此高的出价。”
显然,与Facebook类似,伴随腾讯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通过并购实现专利积累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因为专利积累的越多,对腾讯当前的诉讼以及将来的诉讼就越有帮助,也就越有助促成和解并拥有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基础专利早已被控盘
与腾讯微信被诉几乎如出一辙,就在今年3月,另一款社交软件Whatsapp也被Uniloc以专利侵权为由提起诉讼,这不禁让人们开始关注社交软件巨头们在专利领域的布局。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社交软件的核心专利大多数并不在如今我们通常知道的那些社交或互联网企业手中,例如Facebook、linkedin或腾讯等,实际上,IBM、Yahoo或Uniloc这样的企业掌握着基础性专利。” 资深知识产权专家、北京优赛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强告诉记者。
在刘斌强看来,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首先,尽管社交网站相对较晚才出现,但社交中用到的各种网络技术确实很早就出现并被申请专利保护了(尤其像IBM和Yahoo这类老牌企业)。”
“其次、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和社交平台企业,起初的专利意识并不高,这可能和这些企业的创始人是年轻一代,对专利并不那么看重有关系,这在中国也是类似的。”
的确,资深知识产权专家李超凡在帮助本报记者进行专利检索显示,从2012年开始,腾讯加快了其在国内和全球的专利布局。
“腾讯的专利布局始于2001年,此后几乎是每年递增的趋势,从2012~2015年,腾讯在该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分别达到了3295件、5013件、4550件、5082件,截止检索日的2016年,腾讯申请的专利数量也已达到122件。”李超凡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配合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腾讯更是在全球进行专利布局,其中在美国申请的专利高达2320件,在欧洲专利局(EPO)申请的专利达到538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拥有的专利数量为3011件,非洲区域知识产权组织(ARIPO)为75件,此外,在加拿在、拉美、欧洲多国、非洲多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等33个国家和地区均有专利注册。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到2015年,也是腾讯强化在美专利布局的重要年份,在这几年间,腾讯在美国分别申请了170件、605件、 757件、52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