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借夏普带动富士康转型
郭台铭:借夏普带动富士康转型
三年之后,终得扭亏为盈。一份夏普刚刚出炉的捷报,或许可以为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转型之路带来些许快慰。据悉,2016年10~12月的业绩预期,夏普预计合并最终损益为盈利。从单个季度业绩表现来看,这是连续9个季度亏损以来实现的再度盈利。更重要的是,这发生在郭台铭接管夏普的首个财季。
但郭台铭对夏普的期望不止于此。
耗时四年,豪掷百亿,郭台铭对夏普付出的收购热情与对富士康转型的希冀几乎成正比。换句话说,郭台铭需要夏普这个火车头,来拉动富士康从传统制造,走向互联网时代。“我们叫互联网电视,不叫智能电视。”在郭台铭的愿景中,内容将会一步步绑定在富士康生产的硬件上,加速其转型成工业互联网企业。
250亿元的注资
如今百年夏普已经褪去日本企业的外衣,加入郭台铭掌印的台湾鸿海(富士康母公司)大家庭。但这场“婚嫁”却经历了4年的磨合,同时,也让年过60的郭台铭抛却天伦之乐而走上创业的“第二春”。
事情要回溯到2012年。是年3月,鸿海与夏普达成每股550日元,总额约669亿日元的出资协议,但合作协议签署后,鸿海却未能顺利注资。2015年4月,鸿海再次向夏普发出收购要约,先是被日本政府对技术与专利外流的担心加以在阻碍,后又受夏普“数千亿日元”的不确定债务困扰尤甚。之后的日子里,则一度流出收购生变的传言。直到2016年8月13日,在通过中国商务部长达一个多月的反垄断调查之后,夏普宣布,已接受鸿海3888亿日元(约253亿元人民币)注资,正式成为郭台铭麾下的子公司,这笔几经周折的交易案才总算是尘埃落定。
彼时,夏普在2014财年亏损2200多亿日元之后,又在2015财年创下了2500多亿日元净亏损的新低。身陷亏损囹圄的夏普如何能诱得郭台铭下此“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引来许多外界人士围观。
多数人表示,郭台铭拥抱夏普,意在运用夏普在太阳能和液晶面板领域的研发、技术及制造优势,从而整合面板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等相关资源,为富士康代加工3C产品进行产业布局。更重要的是,这也让郭台铭精心筹划的“眼球计划”浮出水面——整合包含触摸屏与显示屏在内的所有与眼球相关的零部件资源,布局OLED、切入品牌终端。
不过,比“眼球计划”更加庞大宏伟的是“天虎计划”。尤其是近日对三星、海信断供液晶面板的奇袭之举,更让外界意识到,郭台铭的“天虎计划”所指非虚,他要通过上游供应链、品牌形象、国外授权等各方面的多管齐下,踏上夏普的后收购之路。
“我心里有一个夏普重建蓝图。我们将集中力量帮助夏普以较高的速度、成本效率和最高的品质来实现技术的产品化,将全力支持夏普重新变成全球最尖端的消费者品牌。”郭台铭对夏普的热情可见一斑。
“ 互联网”的蓝图
为了让老夏普的品牌年轻化,郭台铭给出了一条更加亲民化的路线:为它接入互联网这根“神经”。不过这背后更大的棋局是如何让富士康这个制造业“老炮”也走上互联网征途。
“我们叫互联网电视,不叫智能电视。这是我们跟马云合作的新业态。” 郭台铭表示,2016年6月,他曾与马云在电话中畅谈了半个小时,当即一拍即合,决定让夏普互联网电视搭载阿里的YunOS for TV操作系统,从而与阿里大数据打通,提供更为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内容推送,使个性化推荐效果提升97%。
夏普互联网电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让硬件搭上了互联网内容,郭台铭将之称为“ 互联网”。
在郭台铭看来,“互联网 ”和“ 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思维,以互联网角度来看就是“互联网 任何行业”,而从做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就是“ 互联网”。而富士康正在做的就是转型成工业互联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