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净环保的“秘密”:百亿营收下现金流锐减
龙净环保的“秘密”:百亿营收下现金流锐减
本报实习记者 茹阳阳 记者 吴可仲 北京报道
在营收规模突破百亿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却锐减逾九成。“烟气治理龙头”龙净环保(600388.SH)亮眼的业绩背后,还有不寻常的另一面。
4月29日,龙净环保披露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109.35亿元,同比增长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1亿元,同比增长6.22%;扣非净利润6.71亿元,同比下降4.51%。但其经营活动现金流仅为1652万元,同比减少96%。该指标在2020年一季度降为-1.03亿元。
对此,龙净环保证券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减少,主要原因是收到较多没有实质现金流的票据,以及员工薪水的增加和部分存款被冻结所致。
地产东家入主
龙净环保前身是筹办于1971年的龙岩无线电厂,后几经辗转。1999年,经过增资扩股,福建东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正投资”)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7年6月,彼时龙净环保的第一大股东东正投资及实控人周苏华,与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前者以近37亿元的价格,向后者高溢价转让龙净实业100%股权。
转让完成后,阳光集团方面通过龙净实业间接持有龙净环保17.17%股份,成为后者的实控人。此后一年多,阳光集团方面通过设立的多项信托计划,连续增持龙净环保股份。截至2019年底,阳光集团方面通过龙净实业、“西藏阳光瑞泽”“西藏阳光泓瑞”,合计间接持有龙净环保股份2.68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5.04%。
据Wind数据显示,阳光集团同时为A股上市地产公司,阳光城(000671.SZ)的控股股东。
在上述《股权收购协议》中,阳光集团承诺在收购完成后,龙净环保核心主业不变,核心管理团队原则上3年以内保持不变,并尽量保持龙净环保战略、团队、制度、文化的稳定。作为出让方,周苏华也表示,在收购后的3年内,不促使龙净环保现有高管及技术人员离职到其投资、控制的公司任职。
不过,龙净环保公告和年报显示,阳光集团入主后的近3年,公司已陆续有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董秘、法务总监、机械总工程师等8位高管离职。接替补位的高管中,则多有在阳光集团关联企业的任职背景。
龙净环保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离职的八位高管中,两位是正常退休的,比如总工程师七十多岁了,就退休不再挂职高管,但还正常上班;一位是去年从上海新来的法务总监,是他自己不愿意做了,这对公司影响也不大;还有较早离职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是收购合同约定的,这个也属正常。”
上述人士还强调道:“目前我们业务团队是稳定的,所有业务团队的负责人也都没有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龙净环保还频频收到行政处罚。在其2019年11月披露的公告显示,2016年以来,公司及子公司受到的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为11项。其中,10项发生在上述股权转让之后,处罚原因涉及环保、安全生产、外汇管理、漏缴税款等多个方面。
“造血”能力下滑
目前,龙净环保业务多集中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主要是向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产生大气污染的行业企业,提供除尘、脱硫、脱硝等工程及运营服务业务。
从具体业务来看,在龙净环保2019年的109亿元营收中,主要来自除尘器及配套设备安装、脱硫脱硝工程两大业务,两者营收分别为49.61亿元和50.69亿元,合计占当期总营收的比例超九成。
不过,烟气治理行业高速成长期已经过去,存量市场大幅萎缩,竞争激烈。根据中电联数据,早在2017年,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9.4亿千瓦,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10.2亿千瓦,分别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95.8%和92.3%。脱硝、脱硫机组的安装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龙净环保方面表示,2019年全国火电投资规模持续走低,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仍处于较低水平,火电企业经营困难。而钢铁、水泥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行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好。2019年,龙净环保订单中,电力行业的相关订单比重下降,非电行业的相关订单比重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