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公司上市 小米生态路线能否复制?
九号公司上市 小米生态路线能否复制?
本报实习记者 曲忠芳 记者 李正豪 北京报道
小米生态又一家企业上市。日前,九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号公司”,689009.SH)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截至10月30日收盘,报47.60元/股,相比18.94元/股的发行价涨幅达到151.31%。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半时间里,小米生态已收获了4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在九号公司之前,还有华米科技(NYSE:HMI)、云米(NASDAQ:VIOT)、石头科技(688169.SH)。这四家企业均成立于2014年前后,短短几年的上市历程里,小米(集团及关联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充当了股东、客户、分销渠道的角色,贡献了这些企业的大部分营收,即外界所称的“小米依赖症”,凭借小米品牌及资金、渠道的赋能,实现二级市场的募资造血。接踵而至的上市故事,使得“小米生态IPO路线”成为近年来的业内热门话题。
据天眼查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小米生态的参与企业(不含境外设立注册)已超过280家。小米生态能否继续“批发”上市企业?“小米生态IPO路线”能否被其他企业所复制?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从多方渠道进行了采访。
小米助推 九号抢食红利
根据九号公司披露的营收结构显示,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是两大经营业务,2017~2019年三年里销售占比超过90%以上,智能机器人收入占比不足1%。这一度让外界对其“智能”“机器人”的标签打上了问号。
对于战略定位,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野公开回应称,产品智能属性很强,公司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智慧移动能力,这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叫智慧的移动人,就是偏重于短交通为主的一种智慧代步解决方案,另外一种是智慧的移动物,通过机器人的方案去做这种终端的业务配送。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与今年2月登陆科创板的石头科技相比,九号公司的财务报表及盈利能力并不好看,因自身带了“首单CDR(中国存托凭证)”标签,同时又是小米生态、VIE架构红筹企业(即境外注册、经营在国内),“吃到”了科创板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