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转型阵痛:中国研究院关闭 业绩疲软市值缩水
IBM转型阵痛:中国研究院关闭 业绩疲软市值缩水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百年IT巨头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NYSE:IBM)的转型阵痛仍在持续。
日前,付费知识社群平台“知群”CEO马力通过社交媒体爆料称“IBM中国研究院关闭”,原因主要“和内部人事调整有关系”。消息一出,许多曾在IBM工作过的人士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出慨叹唏嘘声音。
就此,《中国经营报》记者第一时间向IBM中国官方求证,IBM中国通过其国内的公关公司回应称:“为了以最佳的方式支持中国客户的人工智能(AI)和混合云转型之旅,帮助他们把握国家投资于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历史机遇,IBM正在变革在中国的研发布局。”这一回应被业界解读为IBM官方默认了关闭研究院的事实。
IBM中国研究院的关闭,既是近年来美国IT巨头逐步收缩在中国市场战略的持续,也是IBM这家老牌企业转型阵痛的表现。近年来IBM业务营收持续低迷,开始谋变。2020年10月,IBM将公司一拆为二,集中精力向混合云和人工智能转型,战略转型必然会伴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
26年CRL“关门”
众所周知,IBM于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比英特尔、甲骨文(Oracle)、微软等都要早,而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内的IBM中国研究院成立于1995年,至今已是第26个年头。IBM中国研究院的研究领域广泛,重点涵盖行业解决方案、认知计算、运算即服务、物联网等。其中,2011年在全球名声大噪的“沃森”超级计算机,IBM中国研究院也参与其中。
曾在IBM中国工作多年的前员工Mark(化名)向记者回忆道:“七八年甚至十几年前,IBM是很多IT学生梦寐以求的公司。印象特别深的一点是,不同于一般企业研究与开发属于同一部门,IBM既有CRL(中国研究院),又有CDL(IBM中国开发中心),只有研究得比较前沿的课题达到一定程度转移至开发中心。”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IBM CDL成立于1999年,这曾是外资企业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的开发机构。据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CDL还在,关闭的仅是CRL,CRL的北京员工本来就不多,不到50人。”针对受CRL关闭影响的员工人数,记者向IBM中国求证,但截至发稿,其未予回应。
Mark指出,无论是IBM,还是甲骨文、微软、英特尔,或者德国的SAP等,这些外企大致都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进军中国市场,在本土化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在中国设立了研究院/中心等机构,但实际上这些研究院大多做的是偏边缘的技术研发,一般不会将最核心的技术研究放在中国。
事实上,IBM中国研究院的关闭在业界看来似乎并不是新鲜事,近年来美企在中国市场的收缩或撤退陆续发生,比如甲骨文在2019~2020年两次规模性地裁减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2019年,亚马逊主营的电商业务退出中国市场;2015年3月,雅虎关闭了北京全球研发中心。
企业的战略调整与自身的业绩表现、市场地位等有直接关系,但研究机构为何屡屡成为其“动刀”的对象?原因不难理解,大多研究机构并没有盈利能力,企业自身业绩好的时候能够“养”得起学术研究,而当企业面临市场挑战时,这种盈利能力的弊端就会展现出来。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事实上,IBM中国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甲骨文中国区研究中心等外企研究机构,给中国科技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拿近年最火热的云计算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来看,许多本土领军企业的高管均有过在跨国巨头工作的经历。这些科技人才从外企巨头成熟的管理体系中“摸”了脉门,加上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商业落地场景丰富等优势,这些人才能够在离开外企后获得更长足的发展空间。
IBM转型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