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瓶颈倒逼转型潮 云巨头竞逐政企赛道
增长瓶颈倒逼转型潮 云巨头竞逐政企赛道
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竞争最激烈的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日前,提及近年来国内云厂商争抢客户市场的现状时,浪潮云董事长肖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样说道。
这番论断在当下规模迅速增长的云产业内正在成为共识,尤其是在扮演基础设施角色的公有云市场。随着对公有云存在最大需求的政企客户相继进入基础云服务,粗放式云业务的吸引力在逐渐丧失,新的行业拐点已经到来。
在这场转变中,最受关注的是被视为行业风向标的龙头阿里云。记者注意到,在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第四季度)跟踪》报告中,阿里云以40.6%的份额统治性地占据着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但即便如此,阿里云也同样敏锐地感受到了转型的压力。
“阿里云为全面服务政企市场做好了准备。”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宣布,今年阿里云将加码投入三个方面:做好服务、云钉一体、数据智能。
对于转型的动机,阿里云方面未有过多透露,但在峰会现场,阿里云方面的一位人士向记者直言,过去市场有一个误区,认为阿里云只是在为互联网厂商提供云服务的市场中排行第一,但其实今天在我们的收入构成中,政企市场已经占到非常大的比重。
而更加值得注意的一个事件是,在阿里巴巴最新的2021年一季财报中,当季阿里云业务增长37%,低于去年同期58%的增速。对此,财报将主要原因归结为: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单一头部客户决定终止其国际业务与阿里的关系。
一位业内人士则将此事件与阿里云的最新战略勾连,看成是云巨头们新一轮竞争阶段的起点。“阿里云开始认识到,拿到客户并不会长久,怎么留住客户才是最关键的,对这些还在云牌桌上的玩家来说,下一阶段的竞争红利,在于深挖政企客户对服务本身的需求。”该人士告诉记者。
盈利困境倒逼转型
即便增长空间巨大,但在中国的公有云市场,投资回报周期长、中短期难以盈利等问题是众所共知的事实。大如阿里云,也直到2020年第四季度才实现首次盈利。个中缘由,肖雪认为这是上云阶段的激烈竞争决定的。
“当客户对于云的需求还只是IaaS的时候,那就是一个简单上云、简单虚拟化、简单提供算力的服务,这那个阶段竞争非常激烈,因为产品单一,纯靠低价与规模挣钱。”肖雪表示。
在肖雪看来,中国企业上云分为两大阶段,2010~2015年是企业对于云的认知刚启动的阶段,2016~2020年则是企业开始上云的阶段。其间为了抢夺客户,云巨头之间的价格战打得很凶。“尤其是在2018到2020年,非常惨,价格打得非常低,云厂商都不挣钱,你去看财报,大家都亏得很厉害。”肖雪表示。
“就是为了先抢下客户的单子,利润打得很薄,自然也没啥特别好的服务,没有服务自然也赚不到什么钱。”一位云厂商的销售告诉记者。
而在完成上云阶段后,企业的需求则在悄然变化。“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同质化,但现在云的形态越来越复杂,而且云业务类型越来越多,2021年开始大家都在谈云上的问题,一体化服务在客户需求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肖雪表示。
这也使得深耕政企云服务的市场成为云巨头的一致选项,据记者了解,部署完基础云架构后,增值服务是云厂商盈利的通行模式,而这也正是公有云厂商开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混合云、私有云服务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