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人工智能爆发前夜:上半年猛增15万家企业 融资额近千亿

2021-08-07 18:10:18

 

来源:互联网

人工智能爆发前夜:上半年猛增15万家企业 融资额近千亿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上海报道

“过去几年,我们在看人工智能很多展览和演示时,看到的是各种炫的技术和应用。今年在展览馆有一个感觉,我们看不到那么多炫的东西了,这些技术开始深入在很多行业里得到应用了。”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式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如是说道。

WAIC是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标杆性意义的年度峰会,2018年首次在上海举办,2020年受疫情影响举行“云会展”,而今年7月8~10日再次回归线下。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已深入人心,参与人数及技术展览面积翻倍,参与办展和参展的企业也突破300家。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WAIC期间,现场观察、体验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果,同时采访了来自学界、企业、资本、机构等多方负责人,且随机采访了十数位参与的观众。大多数受访者表达了与胡厚崑相似的感受,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迎来一个“破圈”的转折时期。

之所以说人工智能在“破圈”,2021年WAIC显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接地气”。AI技术从“概念”“酷炫”落到了实处,交通、农业、医疗、金融、教育等千行百业的AI落地成果不断涌现。二是全领域、全行业参与。人工智能的范畴不再局限于早先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而是越来越深化到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人机交互、大数据处理、隐私计算等。与此同时,包括金融、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的企业也参与进来,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人脸识别厂商等的专属“标签”,也不再只是互联网公司在做的事情,而是发展为全领域、全行业参与,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应用全方位应用的商业模式重构。

转折时期:从“天上”到“地上”

胡厚崑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到今天,恰恰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从过去天上的云变成了地下的云,人工智能已从有形化为无形,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去改变各行各业。”希望有更多的行业伙伴和企业能够实现AI应用的快速开发,让AI真正能够普惠千行百业,只有基础打得牢、根技术扎得深、技术跑得快,才有人工智能的繁荣发展。

连续参与WAIC的大数据公司星环科技创始人孙元浩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AI发展已迎来一个转折时期,从今年这次大会很明显地看出来,AI的应用已从早先的人脸识别深化到自然语言处理、语音交互、隐私计算等更多领域中,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前几届有很多看起来很“酷炫”的外在产品,今年也还有,但更多的是增加了不少底层“硬科技”的东西,比如AI芯片、各种硬件、基础软件、AI计算框架、算法模型等。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百度自动驾驶软件平台Apollo和车、商汤科技的无人AR(增强现实)巴士、美团无人配送车、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斑马智行”智能网联系统、行深智能无人车、酉井科技无人驾驶重卡等多款智能车和系统平台吸引了众多观众。“造车”热由此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国产AI芯片也纷纷“亮肌肉”,如中科寒武纪、百度、燧原科技等都展示了芯片模组、隐私计算硬件等。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则形象地将算力水平和应用场景看成AI在生活领域的“两条腿”,“可以清晰地看到,算力这条腿很长、很粗壮,呈指数级增长;场景这条腿相对而言较短细,处在一个线性增长中,还有大量的吃、穿、住、行、线上线下的细分场景有待开拓,生活场景中的数据挖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研究,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基本形成了由芯片、数据、开发框架、算法、应用组成的技术生态,而从产业链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产业链生态初步形成,得益于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已与美国对齐甚至局部领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