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保险+期货”试点两年:期货扶贫长效机制待完善

2021-08-07 17:03:55

 

来源:互联网

“保险+期货”试点两年:期货扶贫长效机制待完善

陈嘉玲、汪洋

作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保障农民收入、转移保险公司风险的创新模式,“保险+期货”已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据悉,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在2017年共开展了79个试点项目,总试点规模80万吨,交易所的补贴额度也达到了1.3亿元。

早在201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就在场外期权试点基础上首创“保险+期货”,推出第一单玉米、鸡蛋价格保险。“在价格险基础上,我们探索了收入险兼顾价格和产量两个核心要素的模式。”此外,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还介绍,今年大商所突显试点与产业扶贫相结合,近半的试点在国家级贫困县。

对服务农业的具体效果,浙商期货总经理胡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试点项目在服务农业经济和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农民能实实在在得到好处,不过,试点业务的推广和规模化仍需更持续的财政补贴和业务上的创新。

风险分散 各方受益

作为必需品的粮食,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较低。因此,价格高涨时“米贵伤民”,其价格暴跌时“谷贱伤农”。随着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不断探索,“保险+期货”成为了市场化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风险转移。具体来说,是指农户通过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将自身风险转移;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以对冲农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赔付风险;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风险对冲操作,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

浙商期货研究所数据显示,2017年三大交易所(即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共开展了79个试点项目,交易所的补贴额度达到1.3亿元。

其中,“大商所开展了32个试点项目,包括10个大豆试点和22个玉米试点,涉及现货超过75万吨,范围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安徽、重庆等7个地区,支持资金近7000万元。”王凤海介绍,15个试点项目在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了“保险+期货”与产业扶贫相结合。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保险+期货”模式对服务“三农”、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就是要让农民增收,使他们获得好处。”据浙商期货总经理胡军介绍,今年浙商期货试点项目预计总保额超过2亿元,惠及近3000户贫困户。目前该公司正在运作的有大连商品交易所两个大豆项目,上海期货交易所云南橡胶项目,以及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新疆棉花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的棉花项目,是浙江援疆20周年献礼项目。该项目承保现货量5000吨,承保面积2.7万亩,涉及农户1187户,覆盖了柯坪县启浪乡大部分棉花种植区域,保险金额达到7800万元,是当前国内最大的棉花“保险+期货”业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