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虚拟经济“吸金”多 监管层严控资金空转

2021-08-07 16:47:59

 

来源:互联网

虚拟经济“吸金”多 监管层严控资金空转

2月14日央行发布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3万亿元,同比少增4751亿元,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4%,为近两年的新高,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开始回升。

而由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较低,大量的资金无奈委身虚拟经济逐利。尽管监管层一再强调资金的“脱虚向实”,但是资金空转现象依旧愈演愈烈。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地方银监部门在严查银行表外业务的同时,针对资金空转现象也做了摸底。对于金融行业中不断放大杠杆忽略风险的模式,监管方面也在酝酿对策。此外,《人民日报》于2月13日对资金空转模式进行了调查,其结论“资金未进入实体经济”也引起了监管的高度重视。

杠杆获利

1月信贷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但表外贷款增长迅猛。央行数据显示,1月委托贷款增加3136亿元,同比多增96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175亿元,同比多增262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131亿元,同比多增4805亿元。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信贷的大量投放之下,实体经济受益有限,异常繁荣的却是虚拟经济。长期以来,M2同比增速远高于GDP和CPI之和的同比增速,这也意味着资金空转的现象较为明显。

票据空转是资金空转的一个典型,其资金也并没有经过实体经济。作为一种支付便捷的手段,却长期沦为了套利工具。

记者了解到,该空转模式是对于无真实贸易背景循环开票,虚增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其后再通过卖断、买入返售等方式,逃避信贷规模管控、赚取买卖差价;最后一步,则是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运用理财资金投资票据资产。

“监管对于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开票,以及用贷款资金做保证金的开票都查得很严格,而交易所的透明化也让票据业务的利润下滑很多,如今票据规模已经大幅回落了。”一家国有大行的人士称。

按照该模式,企业并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却用贷款资金作为保证金做了杠杆,对接理财资金之后,资金的基础资产的风险可想而知。

与票据空转不同的是理财的空转,该模式虽然底层的基础资产为实体经济,但是却因链条太长,对风险的把控存在严重偏差。比如,由于此前房地产、过剩性行业的融资受限,很多银行借助理财资金,通过信托等通道或是委托贷款绕道“输血”这些领域,甚至有的投资模式层层叠加、环环嵌套,导致了基础资产仍是这些高风险领域,真实的风险被忽视。

更典型的是,银行理财资金过量地投向了债券二级市场,机构通过代持买卖等手段放大杠杆,一旦出现纰漏影响不可小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