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直连” 四方归位:银联、网联、微信、支付宝缠斗
“断直连” 四方归位:银联、网联、微信、支付宝缠斗
随着《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正式实施,以“断直连”为标志的支付清算市场合规之战进入攻坚阶段。
3月31日晚间,由渤海银行作为收单方发起的一笔1.88元的微信支付交易,经由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参与转接支付成功。4月1日,银联公告称,中国银联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两大清算机构与微信支付方面的交易迁移均告启动。
在一系列监管重拳下,称霸市场多年“直连银行”模式正在逐步瓦解。而在此轮市场回归“四方模式”前,央行就已经通过收紧支付机构的风险备付金,在控风险的同时间接削减机构和银行间的议价权,为银联网联重整市场奠定基础。
这场“断直连”战役中,银联网联如何正面对决,银联网联如何收编支付宝和财付通,以及支付宝和财付通之间的激烈缠斗均是市场津津乐道的焦点。双巨头“自由”生长的时代似乎结束了,而另一个四方博弈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断了谁的直连?
在“断直连”前,巨头创造的“直连模式”已经实质统治市场多年。
一位上海金融从业者此前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传统跨行清算用到的是各银行开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收付双方若开户在不同银行,需要跨行支付结算,则会使两个银行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然后各银行通过银联在其开在央行的清算账户实现清算,资金流通的过程走的是‘发卡行—卡组织—收单方—商户’的传统四方模式。”
但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巨头崛起过程中,创造出的则是一种“三方模式”——支付公司通过虚拟账户实现和多家银行卡绑定,同时支付公司也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这样即可以通过虚拟账户和多家银行之间“直接连接”最终在自有账户内完成模拟跨行汇款。而这种支付、清算功能合体的事实,彻底屏蔽了央行和银联,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把控。
所谓“断直连”,其意是在此前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直接连通结算的过程中加入一个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中枢,以改变目前第三方支付巨头“自行清算”的历史问题。
去年8月,监管即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网络支付业务”停止直连模式做出规定,要求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在2018年6月30日迁移到网联平台处理。而此次4月1日相关方落实的则是去年12月《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296号文)中对条码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的规定。由此,线下线上的支付被全面规范。
事实上,此次条码支付“断直连”的主角即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根据易观2017年四季度移动支付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市场份额合计已达92.41%。而记者采访获知,包括京东支付等多家涉及条码支付业务的市场参与者此前就已经实现了四方模式。
根据此前曝光的支付宝、微信支付条码业务接入银联的初步方案,其描述的四方模式是在原先“支付宝/微信→商户→收单机构→支付宝/微信”交易路径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银联”,交易路径成为“支付宝/微信→商户→收单机构→银联→支付宝/微信”,由银联承担联机交易,央行大额系统进行清算,断掉支付宝微信和“收单机构”的直接连接。
此前,有舆论对上述流程提出异议,认为发卡行在四方模式中“消失”了,是否意味着给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发卡行的地位?事实上,这种论调在去年京东支付和北京银联推出“京东闪付”的过程中也曾掀起过微澜。但业内倾向认为,传统的四方模式并未受到挑战。
资深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峥告诉记者,判断是否给予了所谓发卡行资质,对原本的发卡行是否有影响,首先要看其账户绑卡信息,继而要看卡的交易情况是否穿透给了发卡行,有没有改变资金来源和流向的实质路径,即资金“从银行出——从银行进”。“只要实现连接了收单机构、商户、发卡行、卡组织四方,又让银行与监管机构可以清晰看到资金流动方向,就是正常的四方模式。”
一位上海资深支付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上述受理流程对传统四方模式并无影响,银行扮演的角色没有改变。由于条码支付“断直连”主要是针对线下支付的收单侧,在流程中未体现发卡行也很正常,这其中要看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账户的资金来源是账户余额资金还是绑定的银行卡账户资金,如果使用的是银行卡账户资金,这个环节的背后就是发卡行,支付宝微信只不过是一个通道和引流方。而如果使用余额资金,则根本不会涉及发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