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清算:全球最大清算体创新风云
支付清算:全球最大清算体创新风云
李晖
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支付体系就是金融的血管,是保证经济血脉畅通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无数金融机构造血实体、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保证了金融业高效、安全的运转,作用不容小觑。其中,成立仅两年的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联”)虽然“年轻”,但很独特。
截至2019年上半年,网联平台累计处理交易1632.17亿笔,金额112.35万亿元,日均交易超过10亿笔,2018年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无论从单日交易量、交易金额还是峰值保障能力来看,网联均已成为全球最大清算体。
作为中国模式的金融基础设施,网联的建立和运行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在国内支付市场急需合规重塑、且无太多国外经验可借鉴的复杂背景下,网联从无到有,在模式、技术、市场定位上突破诸多“不可能”,最终完成“断直连”,开启市场合规化新进程,并扛住了重大交易高峰时点的挑战。
网联的出现,既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观察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业态变化的典型样本。
合规进程深化
2018年11月10日晚,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前夜,网联总部内气氛紧张——来自行业相关支付机构、多家银行的代表悉数到场坐镇,六大数据中心亦严阵以待。
这是“断直连”背景下迎来的第一个“双十一”,对于网联,这是一次对平台性能、峰值承载能力的关键考试,也是最初一度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此之前,这个从无到有的平台已经对“不可能”发起了多次挑战。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漫长时间内,我国支付清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多以欧美发达国家为参照系而构建。随着最近十年来我国支付行业进入快速爆发期,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异军突起。此前并未在发达国家占据主力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在国内逐渐成长为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甚至在模式和技术上实现国际范围内的“弯道超车”。
创新总是与风险相伴,市场的爆发也对新时期监管方式提出挑战。一个典型问题即是,支付机构在相对自由演进的市场环境中一度形成了“绕道”央行清算体系、与银行分头“直连”的模式。
业内的共识在于,这种非中心化违规清算导致资金流向集中监控难以实现,每笔资金流背后反馈的信息流往往并不完整且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上述模式中,监管很难掌握支付体系资金运行全貌,也难以进行精准化的风控监测。同时分散存放客户备付金也造成违规挪用等用户资金安全问题,这些都给金融体系和社会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挑战。
2016年,在中央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集中整治中,针对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和“备付金”等乱象的治理被提上日程。此后不久,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的建设框架审批通过,开始进入筹备阶段。
网联是为解决国内网络支付交易转接及清算而搭建的平台,在顶层设计者的规划中,这不仅契合新时期金融监管与市场期待,也符合清算和支付独立的国际支付行业通行风控标准。
因此,网联在框架方案和建设思路上经过了反复研究设计——既要充分调动支付行业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又必须保证组织运作的中立性。最终,网联建设采取了充分体现“共建、共有、共享”的原则——由平台的各参与方自主共建,不由任何机构主导,确保了从最初就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
接近网联人士曾向记者表示,网联超过60%的股份是由市场核心的民营支付机构持有,这种治理模式既可以集中行业力量办大事,体现行业基础服务设施的优势,又不会限制其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活力。
模式技术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