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平台牌照走热 营运难点仍存
数字资产平台牌照走热 营运难点仍存
本报记者 郑瑜 张荣旺 北京报道
2019年STO(证券型代币发行)月融资额数次触及零点,一度被业内认为这一模式宣告失败。然而今年,全球的监管牌照申请却在加速。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6月到9月,立陶宛、中国香港、瑞士先后下发STO牌照。
自私人加密资产问世以来,其市值走势跌宕起伏吸引全球各界关注。
然而,各国对数字资产的本质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国内代币发行融资仍然属于我国央行公告禁止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曾公开表示,无论是ICO(首次代币发行)还是STO,都应透过眼花缭乱的名次甄别其业务活动的实质。在此背景下,相关融资交易的探索仍不确定。
三个月下发三块牌照
9月1日,全球首家加密银行Sygnum获得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下发的STO牌照。
此前,在6月、8月立陶宛央行以及香港证监会也先后下发了两块STO牌照。具体为2020年6月1日,立陶宛探针交易平台(UAB Probe Exchange Fintech Company LLC.)沙箱毕业获准对外开展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1月,立陶宛央行正式宣布建设金融监管沙箱。2019年10月,立陶宛央行发布《证券型通证发行指南》,同年11月末,立陶宛探针交易平台入选沙箱项目。
2020年8月31日,数字资产及金融科技公司BC科技集团(0863.HK)发布公告,宣布旗下OSL平台向SFC(香港证券及期货监察委员会)提交的在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框架下的第1类(证券交易)及第7类(自动化交易服务)牌照申请已原则性获批。
BC科技集团表示,其最主要的交易品类是STO。STO具体来说指在确定的监管框架下,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要求,进行合法合规的通证公开发行。STO是现实中的某种金融资产或权益,比如公司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以及黄金珠宝等实物资产,转变为链上加密数字权益凭证,是现实世界各种资产、权益、服务的数字化。
在牌照下发后,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展业情况如何?
探针交易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探针在获得立陶宛央行的牌照后,已经着手对国内外的项目进行链改,然后形成数字资产,向欧盟的投资者进行推介。探针方面认为,今年是原生STO交易平台获得牌照的元年,STO业务属于刚刚起步。
需要厘清的是,根据《中国区块链发展回顾与前瞻(2019)》报告,数字货币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定数字货币即央行数字货币,另一类为私人加密货币,又称加密资产。而STO交易平台并不交易这两种数字货币。
“目前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主要交易支付型通证。第二种是混合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既可以交易支付型通证,又可交易证券型通证。第三种是证券型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即STO交易平台,这类交易平台并不能交易比特币这类加密资产。探针交易平台就属于此类。”上述负责人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