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巨头会诊产业“数字化焦虑”
金融科技巨头会诊产业“数字化焦虑”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持续半年的疫情正在改写一批产业的发展模式。受冲击严重的线下实体经营遭遇挑战,数字化转型诉求强烈,但怎么转,却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问题。
一方面,不拥抱数字化浪潮就可能丧失巨大时代机遇。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想清楚转型路径就急于求成,则可能导致“速死”。在此背景下,如何真正释放传统企业的数字化价值,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命题。
针对上述传统企业困境,科技巨头已经在多领域掀起一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赋能竞赛,包括蚂蚁集团、腾讯、京东数科等企业先后下场,加码卡位产业数字化:6月底以来,蚂蚁金服宣布更名蚂蚁集团,明确更多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资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布局;而京东数科更是自去年以来持续夯实产业数字化标签,将服务对象大局扩围……
上述大公司的战略转移与解决方案创新,也为陷入“数字化焦虑”的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五座大山”成转型挑战
对于很多传统企业而言,仅仅是某一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程度不足,就可能会拖慢企业运转效率。
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停工待产,市场票据结算需求相应降低。随着二季度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由于现金流压力较大,贴现需求明显回升。
内蒙古威世顿通用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世顿电气”)是一家60人规模的电气自动化制造公司,一头从零件供应商采购核心零部件,另一头将生产出来的电器设备提供给大型电力公司。此前,票据贴现一直是其财务部门的大难题——银行和审核流程复杂周期久,传统的票据中介费用高昂,对企业都是不小的负担。
上述问题并不是个案。近期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与京东数科发布的《中国产业数字化报告2020》显示,受限于战略认识、数字技能、资金储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广大中小微企业仍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报告认为,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数字转型能力不够导致“不会转”;二是数字化改造成本偏高,而企业自身资金储备不足造成“不能转”;三是企业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致使“不敢转”;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清,决策层“不善转”;五是企业多层组织模式不灵,中层领导“不愿转”。
要厘清传统实体企业的数字化焦虑,首先要明确何为产业数字化。
报告执笔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数字化转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而是要以业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能力提升为基准,在此基础之上加上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赋能,实现产业的生产方式升级。“这一轮数字化转型是以业务驱动,不仅仅单纯是数字驱动,需要较大的前期成本,比如上云、大数据改造都需要巨大资金人力投入,这使一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望而却步。”单志广表示。
对于众多传统产业,在通过自身完成数字化面临重重障碍时,依靠外力去共同完成数字化转型,成为兼顾效率与成本的一种选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认为,将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强强联合”,可以提升传统行业的运营效率及与市场动态接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