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别把“区块链”炒成一地鸡毛

2021-08-07 13:45:28

 

来源:互联网

别把“区块链”炒成一地鸡毛

比特币交易和ICO被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叫停后,一些从事比特币交易和ICO的机构纷纷前往日本、新加坡继续开展业务,在国内从事此类投资的投资者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被一些网络大V鼓噪,让区块链概念再次成为国内热炒的对象。

尤其A股市场的众多上市公司为了蹭热点,纷纷宣布进入区块链领域,于是二级市场的股价也纷纷飙升,截至2018年1月11日,沪深两市31只区块链概念股全部上涨,其中易见股份涨幅居首(58.02%),壹桥股份(49.72%)、新晨科技(40.41%)、安妮股份(32.16%)、四方精创(31.94%)等概念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超30%。如果仔细研究这些上市公司与区块链之间的关系,会发现大都是以此作为概念,是将区块链作为原有业务的延伸或ICO的变种,实际上所谓的区块链业务并不贡献实际利润,大都以涉及或者潜在涉及为主。由此来看,这是一个明晃晃的概念炒作,而且区块链概念成了“股市韭菜”成长的肥料,如果A股市场继续沉迷在这些概念炒作中,则很难走出困境和摆脱大起大落。

A股市场的概念股炒作往往是投机心理的驱使,对概念背后代表的技术和实质并不充分了解,盲目跟风,这种行为既不符合价值投资理念,也不利于概念本身的健康发展。就像互联网金融概念热炒时,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追热点甚至把公司名称都改成了“匹凸匹”,结果该上市公司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并无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反而成为市场的笑料和监管部门惩罚的对象,再加上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非法集资和诈骗,导致互联网金融和P2P成为人们厌恶和恐惧的对象。有了前车之鉴,那么对于区块链概念炒作一定要悠着点,切勿盲目炒作和跟风,如果连区块链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就去盲目投机,被“割韭菜”也怨不了别人。

实际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探索才刚刚开始,上个阶段人们都沉迷于比特币炒作和ICO圈钱的游戏中,但随着各国差异化的监管策略出台,市场逐渐开始分化,币圈依然热衷于比特币买卖交易、IFO、IHO等分叉演化的游戏,就像热衷于赌场规则一样,无非是多了几种赌博花样而已,只要有币圈存在、有买卖和交易者,这种游戏自然会循环下去,就像“赌场”一样会被有些国家合法化的逻辑一样。显然中国监管部门已经放弃了这种“赌博”游戏,但中国的大多机构却纷纷开始探索区块链应用,就像赌博的博弈规则应用在其他领域一样,虽然区块链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技术探索,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但绝不等于比特币,也不等于ICO和数字货币。只能说在互联网信用时代一个非常好的信用验证手段,在交易过程、在区块应用、在金融科技等方面会出现诸多颠覆性的探索,因为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这对于目前的金融信用中心化和中介化会产生重大冲击。为了适应这一潮流的发展,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已经纷纷走在探索的路上,至于未来究竟会以何种形式、何种方式诞生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当然对于金融监管部门而言也提出了新的监管挑战,如果监管部门也能够积极探索、研究区块链技术,则很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金融革命和新的金融形态,但如果故步自封和一律从严监管则很有可能会扼杀新的金融创新,在创新和发展方面一定要平衡好,争取让中国在告别虚拟货币“赌场”后,能够在区块链应用上尽快实现突破和领先,而不是沉寂在各种概念炒作和概念诈骗中。

当然,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会伴生诸多的分歧和矛盾,如果能够认清主线、深度挖掘,“赌场”再怎么渲染夺目也夺不走技术革命的成果,而这个才刚刚开始,切勿浮躁和概念热炒,也要防止让大众盲目涌入而成为“韭菜”。

区块链被称为分布式记账本或者超级账本,相当于一个数据库账本,而且对交易各方、参与各方的行为和真实性能够有效验证,其数据库由所有、网络节点共享,由所有用户更新、监督,但是任何用户不能拥有,控制、篡改这个数据库。同时,区块链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另外,区块链是一种共识协议,遵循共同认可的机制,进行无须中间权威仲裁的、直接的、点对点的交互信息。未来区块链将广泛应用到金融交易类、公共记录类、证件类、私人记录类、证明、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领域。当然,这些应用类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目前盲目炒作概念是不理智的。

如果A股上市公司真的对区块链有兴趣的话,不妨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开记账、业务往来通过区块链来记录,也可以将A股IPO环节用区块链技术来注册申报,利用目前的网络大数据来信息验证,确保IPO项目的真实性,利用区块链技术检测企业上市前的财务信息、账务信息、业务往来,这样就会让上市公司透明度提高、造假难度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监管和投资者的维权也将会变得容易起来,市场规范化程度也能提高。而这恰恰就是区块链在股市中应用的正途。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欢迎与作者交流:spk518@163.com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cjmrping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