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期指玩家”:做空期指引发股灾因果颠倒
对话“期指玩家”:做空期指引发股灾因果颠倒
股市是真实的市场,又是虚拟的市场。投资者在电脑或手机上输入简单指令即可完成交易,但面对的却是来自无数未知方向的制衡力量。除自己以外,其他任何人都是对手方。当股指期货出现之后,“对手方”更加丰富,也更加“高级”。
做空、投机、高频交易,这些期指交易者的日常,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却是十分神秘。是谁在交易,多少资金在交易,以多快的速度在交易,都是未知。未知引发恐惧,恐惧带来逃避。
2015年夏天A股市场遭遇股灾,彼时沪深总共两千余只股票,却连日出现千股跌停。经历多轮流血式踩踏,遍野哀鸿。到底发生了什么?在随后的反思中,股指期货“砸盘”成为投资者的一大指控。结果就是,限仓、提高保证金、提高手续费,股指期货的市场功能随之消失殆尽。
期指沉寂已一年半余,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其运作机制都需要以最直观的方式厘清。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对资深期指“投机玩家”陈浩进行了专访。陈浩,现任鼎信汇金(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期指交易者当中颇有追随者。在他看来,散户投资者熊市呼吁限制期指,实际上是因为误解而颠倒因果,最终“亲者痛、仇者快”——套保盘无法套保急不可耐,投机盘盆满钵满休养生息。
股灾来了去套保?难
2015年7月初,面对大盘指数猛烈下跌趋势,许多投资者开始呼吁,希望降低期指门槛,让散户也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套保,规避风险。然而,当股灾已经发生时,再到期指市场避险,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大家对股指下跌有一致预期时,有很多空头就看上期指了,说我要去避险。要求开空仓。但是不是想开就开得出来的,得找到期指的多头。”陈浩说,要明白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交易对手,是多空双方对任意价格形成的交易,股指期货是零和游戏,资金在交易者中不断灵活转换。
当股票市场已经形成股灾,再到期指市场进行避险,投机盘根本不会接。当股灾显现出来的一刹那,价格就一步到位,不会留下开空仓的机会。陈浩解释称,“以保险为例,人是在健康的时候去买保险,而非重病时才买保险。已经患病再买保险,要么保险公司不卖,要么价格高到你根本买不起。”
股指期货,专业定义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专业定义略显晦涩,一个简单的场景帮助理解。
如果两个人对指数未来走势存在分歧,一人看涨,一人看跌,于是两人设置一个合同,进行对赌。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假设从3000到3001点,一点值300元,上涨则多头赚300元,下跌则空头赚300元。每一次指数变化,不是甲赚乙的钱,就是乙赚甲的钱。股指期货市场是典型的零和游戏,不向现货市场输出盈亏。
这就是股指期货最初始的状态,多空双方拿着一点点保证金,去对赌股指的涨跌。不过很快,股指期货的“避险功能”或者叫“套保功能”就体现出来。利用股指期货可以设计对冲产品,满足资金的避险需求。进一步讲,有了股指期货,规模较大的多头资金才敢进入现货市场。
“有一笔来自金融机构的大额资金,到处在找可以投资的产品,后来找到我们。我们作为投顾在管理一只定制基金,2年收益率超过90%,回撤才15%。”陈浩告诉记者他正在接触的一个案例,收益率如此之高的产品,对方仍不满意,因为这样的大型资金最在乎的不是赚多赚少,而是更介意这15%的回撤。
对这类风险厌恶型资金而言,他们不追求90%的超高收益率,当前市场中,如果能够做到10%的收益率并保证风险较小,就是令人满意的投资产品。换言之,理想的收益曲线最好是一条倾斜向上略带波纹的曲线。
“如果收益能做到10%,这家机构就可以做买卖了,以4%拿资金,收益10%,再支付千分之五的管理费,依然可以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陈浩说,基金经理选出的股票组合,放眼三五年,一般都是上涨的,但是中途会有若干比较明显的下跌,也就是回撤,这样就需要计算风险和收益的比例。
比如绝对收益型的基金,在回撤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宁可赚钱少,风险也要绝对小。再比如对流动性要求高的资金,无法长期持有股票,以周、以日不断流动比如余额宝,不能等到三五年之后再看是涨还是跌,对中途波动有非常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