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将改变银行业竞争格局
数字人民币将改变银行业竞争格局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及要“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数字人民币已在多个城市开展试点;在应用场景上,也逐步从零售领域扩展到对公方面。
截至目前,6家国有大行已提前布局。数字人民币将对银行业产生哪些影响?“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潜在变化是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一旦金融消费者脱离了账户绑定的依赖,就会出现对银行的选择,让银行业的竞争更加充分;同时,也会改变货币市场的监管格局。”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2021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上指出。
银行竞争更充分
“目前正在试点的数字人民币是账户松耦合的,有可能会改变金融格局。近期来看,在法定货币形态中,增加了数字人民币,改变了支付市场的格局,在市场化支付工具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市场中,增加官方的支付工具。”李礼辉指出。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也提到,DC/EP(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DC/EP的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而且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由主要商业银行、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
在双层投放体系下,央行更多扮演发行方和监管的角色,商业银行承担了数字人民币主要的运营职能。平安证券也指出,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支付、管理等都需要商业银行提供,银行将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发行(第三方机构也参与,但更多是辅助),银行应积极拥抱数字人民币带来的全新机遇。
“数字人民币应用普遍,有利于央行更好地监管货币的分布、货币的动态。”在李礼辉看来,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潜在变化是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一旦金融消费者脱离了账户绑定的依赖,就会出现对银行的选择,让银行业的竞争更加充分,同时也会改变货币市场的监管格局。
普华永道在相关报告中指出,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数字人民币把我国货币所有环节都变成“数据”,也可能为银行带来革命性的创新。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可能脱胎换骨转换成“信贷数据管理公司”,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生物识别及大数据,把每位客户的大部分财务资料集中管理,商业银行未来和科技金融公司的边界可能更难分清,或两者完全整合或可成为大趋势。
加快建立数字金融制度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数字化的工具流动更快,如果一个金融机构发生了一些支付能力不足引起货币存款的挤兑,会短时间内带来较大压力,因此央行对于应对货币市场的新波动或者新影响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李礼辉提示道。
展望未来,李礼辉认为,要努力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为一个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已经不是要不要发行的问题,是可信的技术创新和可行的制度创新所需要的时间长短问题。”
他指出,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支付市场规模,数字人民币可能会在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中居于核心地位,这将有利于维护我们国家的货币主权,有利于金融安全和推进金融普惠。“接下来,还需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是确保数字人民币在高并发的市场中规模化可靠应用,进一步完善底层技术,完善应用场景的设计,而且也有必要完善运营管理的体制;另外一方面是应该加快有关的数字金融制度的建设,不仅仅要建立数字化金融的有关制度,同时还要参与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制度的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指出,现阶段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合作开发方面存在不足,这种初期的合作缺失,很可能成为未来阻碍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隐患。如果中国人民银行确有借助 DC/EP 系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目标,那更多、更深入的国际合作就刻不容缓。
(编辑:朱紫云 校对: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