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航“六稳”“六保” 贵阳银行发力金融供给侧
持续护航“六稳”“六保” 贵阳银行发力金融供给侧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8.15%,增速高于整体贷款增速;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年化利率较上年下降46BP;投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30.13%……10月底贵阳银行公布2020年三季报,披露了该行“护航”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近况。
始终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城乡”办行宗旨的贵阳银行,在报告期内,依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六稳”“六保”扎实做好金融服务,积极落实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减负等政策要求,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将科技基因嵌入银行战略 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亦是贵阳银行本轮五年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特殊的经济社会形势,贵阳银行始终秉承审慎合规经营和新发展理念,紧扣“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主线,深入开展“推改革、促转型、夯基础、防风险”,全面推进本轮五年战略规划收官。
截至三季度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5762.40亿元,较年初增加158.41亿元,增长2.83%。在报告期内,贵阳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投放力度,贷款增速超过资产增速。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贵阳银行贷款总额为2171.36亿元,较年初增加126.21亿元,增长6.17%;存款总额3363.25亿元,较年初增加30.91亿元,增长0.93%。
在盈利方面,前三季度,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7.05亿元,同比增长8.18%。为抵抗风险,报告期内,贵阳银行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因此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略有下降,至42.65亿元,同比降幅为0.96%。不过贵阳银行依然保证了股东回报总体平稳,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1.36元,较年初上升0.78元;基本每股收益1.3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6.09%;总资产收益率(年化)1.03%。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原因影响,今年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对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管控带来挑战。贵阳银行主动加强形势预判,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加强资产质量管控,重点遏制新增风险暴露和不良贷款生成,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58%,前三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2%、1.59%、1.58%,已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下降,资产质量稳定运行,拨备覆盖率超过300%,拨贷比4.73%,较年初上升0.50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截至三季度末,贵阳银行资本充足率13.32%,较半年末提升0.0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6%,较半年末提升0.04个百分点。同时,贵阳银行定增项目正在审核当中,若发行成功,将进一步增强贵阳银行资本实力,有利于未来业务发展和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为了将“科技赋能”植入文化建设,将科技基因嵌入银行战略,2020年贵阳银行以信息科技改革为抓手,报告期内,重塑IT治理体系,推动科技由技术支撑向专业服务的转变,实现技术与大公司、大零售业务的新融合,更加注重服务渠道创新、管理创新与服务创新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发展。
同时,贵阳银行进一步提升数据平台服务能力,提升数据对银行经营决策的有效支撑;实施信息安全战略,推进国产数据在我行核心系统的应用,加强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可靠性建设,提高数据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
2020年,贵阳银行还完成了信息科技“十四五规划”编制,规划以业务战略和业务价值链条为引导,以业务创新、技术稳健、数据共享、运营安全、服务一流为战略愿景,涵盖应用系统架构、数据架构、技术发展规划等领域,满足贵阳银行未来三到五年的科技发展需求。
促进对公业务高质量发展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作为立足贵州的城商行,20多年以来,贵阳银行扎根本土、精耕细作,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围绕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和省内各地产业布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公司营销体系,加大重点行业投放,深化金融扶贫合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强减费让利力度,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截至三季度末,贵阳银行对公贷款余额1719.62亿元,较年初增长6.92%;对公存款余额2099.92亿元。建立包含集团客户、机构客户、“百名行长进民企”专项行动企业等重点企业业务推进机制,重点支持制造业、小微、民营企业、教育、医疗、绿色生态产业。截至报告期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12.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15%;前三季度累计发放服务业贷款380.38亿元,占累计发放贷款的59.15%;增强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截至报告期末,绿色信贷余额197.69亿元,较年初增加18.07亿元,增长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