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金违规入股市被罚 贷后监测存挑战
银行资金违规入股市被罚 贷后监测存挑战
本报记者 郝亚娟 王柯瑾 上海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公布的罚单发现,多家银行因资金违规入股市被罚,这其中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农商行;而处罚事由显示,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股票以及理财资金被挪用于购买股票。
在监管加码的同时,包括浙江银保监局、北京银保监局在内的部分地方监管部门均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问题。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银行而言,如何监测个人贷款资金是否进入股市仍存困难,部分银行通过收紧贷款申请,通过核查贷款人是否有实际需求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也有银行人士表示,客户贷款到账后,银行的后台技术部门会实时监测,不过这一监控仍存疏漏。
多家银行被罚
近期,银保监会官网公布多张罚单“剑指”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9日,10月监管部门已开出5张罚单,均提到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股票以及理财资金挪用于购买股票的违规行为。
记者梳理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公布的罚单发现,从年初至今,多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理财资金被挪用于购买股票被罚,这其中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农商行在内。从处罚事由来看,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情况更为普遍,极个别银行因理财资金被挪用于购买股票被罚。
在罚单密集发布的同时,银保监会以及地方监管部门也多次“喊话”严禁资金违规进入股市。
今年9月,浙江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消费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用途管控,确保用途与合同约定一致,严禁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期市等交易市场。
谈及《通知》出台的背景,浙江银保监局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产品偏离消费属性、用途管控弱化、多头授信普遍等问题,尤其是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房市,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
8月份,北京银保监局下发监管意见,要求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其中明确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用卡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必要时要求客户提供发票等购物凭证,确保个人信用卡透支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购房和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同时,加强对信用卡小额多笔循环套现还款、境外套现等新型套现风险特征的分析,持续优化套现交易监控模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风险延期暴露、共债风险向银行集聚以及跨境洗钱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