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入门槛降低 外资行加快在华布局
准入门槛降低 外资行加快在华布局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外资银行初入中国时,市场曾担忧道“狼来了”。然而,由于外资银行在华展业受到限制,预想中的“狼”并不“凶猛”。
近日,我国对外开放脚步进一步迈开,外资银行在中国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在采访中,诸多外资银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外资银行虽未必称得上是“狼”,但作为更具活力的鲇鱼,将进一步搅动中国市场。
外资银行已经计划在证券、基金等多个领域大展身手,同时,在银行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也计划从跨境业务入手,与本土金融机构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领域进一步开放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减少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和开展相关业务的数量型准入条件;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分行的总资产要求。
11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也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将外资银行部分任职资格核准和分行开业审批的层级进一步下放或调整,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营业性机构需满足的总资产要求。
面对日益开放的局面,外资银行早已摩拳擦掌。某外资银行中国区管理层告诉记者:“外资银行初入中国时,市场曾担心‘狼来了’,如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比例还是很低。因此,此次中国对外开放金融业,市场准入放宽,对于外资银行来说肯定是好事。”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林钰华表示,国务院的《意见》将有利于促进外资银行更好发展,为外资金融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友好、透明的经营环境,同时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中国”)方面认为,外国银行在华设分行、法人银行,都是银行根据业务的发展战略趋向,根据在内地的市场定位、客户定位而选择的一种存在形式;独立法人银行可全面服务本地居民和实体经济,开展个人和对公人民币业务,引入更多母行的产品和服务并与本地需求紧密结合。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认为,过去几年,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步伐不断提速,一系列密集的金融业开放举措陆续落地实施,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和节奏也更加积极;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开放也在持续推进。“中国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种种引进来的举措,为国际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市场也成为外资银行新的盈利增长区域。如恒生中国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该行在内地营业溢利增加50%,与2018年下半年比较,营业溢利上升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