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百万亿级的银行资管转型面临三大挑战

2021-08-07 12:00:37

 

来源:互联网

百万亿级的银行资管转型面临三大挑战

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和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的加速,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新旧体系的转换,而商业银行也将在市场格局中开展新一轮的市场竞逐。

在银行“轻型化”转型的过程中,很多银行将资产管理或财富管理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实际上,这是一个体量为百万亿级的市场,存量规模和市场潜力均对银行有极大吸引力。如今,资管新规出台后政策环境有所变化,银行转型的成败决定着能否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实现“去同质化”?如何看待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及面临的挑战?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中信银行资管中心总裁李国峰。

资管“去同质化”

李国峰表示,资产管理行业正处在阵痛期。在2020年底之前,银行须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完成产品净值化、客户分层管理、资产配置优化、运营体系升级、公司化改制等转型任务,时间紧,压力较大。

“从市场情况看,中信银行去年下半年发布了‘中信银行资管经理人景气指数’,最近6个季度的指数处于荣枯线以下,其中前5期指数呈现持续下降走势,反映了银行资管行业景气度持续偏弱。直到今年3季度指数才有所回暖,反映了7月20日一行两会下发资管新规补充通知后,以及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下发理财新规以来,银行资管业务规则得到明确,市场信心逐步恢复。”李国峰称。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同质化发展态势。在资管新时代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产品预期收益率,“去同质化”将越来越明显。

李国峰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发展特征比较明显,各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形态差异不大,同业竞争主要比拼产品预期收益率,产品体系基本趋同。但资管系列新规的出台正在推进银行理财的差异化发展。

“理财客户的投资需求正逐步从注重本金安全的‘类存款’投资,转向包括固定收益、权益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在内的复合型投资。同时,境内标准化投资标的及投资策略日益丰富、监管规则日趋完善,多策略、多资产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将逐渐兴起,成为下一阶段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和收益的重要增长点。”李国峰认为。

他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型是必然趋势。在净值化产品时代,银行资管不能再享受隐性刚兑的“政策红利”,核心竞争力在于为客户持续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和业绩回报,形成优势品牌。具体表现在产品研发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渠道销售能力和科技运用能力四个方面,这其中包括了客户需求反馈和响应机制、风险定价和投资决策机制、三位一体销售体系和科技在场景中运用等方面。

“资管业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服务+自营’的业务定位,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必须统筹安排。一方面,发挥零售、私行、公司、同业等部门的主渠道作用,为资产管理业务提供销售支撑;另一方面,加强与公司、投行等部门的联动,共同获取合意资产,提高资产配置能力。通过体系化经营,形成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李国峰表示。

分化加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