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成立3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发力“科技+场景” 交易银行转型再升级
广发银行成立3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发力“科技+场景” 交易银行转型再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传统业务模式难以满足企业日趋多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当传统粗放式公司业务处于经济动能转换、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风险与监管竞相加强、互联网金融科技加速发展的时期,生存和盈利能力受到的挑战日益增加。
交易银行以其收益稳定、资本消耗低和客户黏性高等优势成为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新路径,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银行布局力度加大。以广发银行为例,据了解,早在2012年广发银行就在总行层面成立了环球贸易服务部,后更名为交易银行部。交易银行改变了以往银行公司业务部门单打独斗模式,整合了传统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票据业务、供应链金融、对公电子渠道、技术服务支持等多个业务模块,缩短了公司业务产品的研发流程,实现了对企业客户单一窗口的多维度服务。
“交易银行关键是要转变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引领,通过场景化实现跨界融合,加快智能化、科技化、综合化转型升级,创新产品服务,提升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广发银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陈醒菲如是表示。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交易银行业务蕴含巨大机遇。
科技为服务提速
陈醒菲认为,企业自身观念在改变。“一是企业客户对操作性交易的自助服务需求显著上升;二是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较从前更加愿意帮助和扶持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从而支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践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基于这一变化,广发银行积极推进线上化布局,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运用‘大数据风控+全线上操作’模式,解决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陈醒菲表示。
譬如,广发银行针对飞利浦(中国)迫切需要加快供应链周转速率的需求,量身定制了在线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创新性引入大数据风控模型,无抵押担保要求,企业经销商易于获取授信额度,综合融资成本更低于传统融资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陈醒菲指出,广发银行利用先发优势,较早开始了线下到线上、线上到掌上的战略布局,陆续推出智慧现金管理、跨境瞬时通、e秒供应链这三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交易银行品牌体系。
场景化跨界融合
在陈醒菲看来,在金融科技推动下,B端到C端周期越来越短,交易银行可以实现对公客户的场景化、定制化设计。“交易银行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 将金融产品和服务渗透至市场主题的产业链、资金链、投资链中,通过场景化跨界融合提升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这不仅是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的必要选择,更是践行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在场景化应用方面,面对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发银行利用场景化服务领先优势积极对接各类政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形成了围绕企业商事登记便利化、聚合支付、阳光招投标管理以及智慧交通、政务、公共事业、法院、连锁超市等行业的场景化服务方案。
对于场景化跨界金融服务模式,陈醒菲进一步指出,这要求银行系统能够快速匹配客户需求,除了观念转变外,更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技术是个问题,但不是难题。”陈醒菲认为,“前一阶段,广发银行已基本完成了线下到线上、线上到掌上的布局,下一步重点仍将是智能化、金融科技化、服务综合化的升级。”
智能引领发展
近年来,银行也开始尝试越来越多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Fintech技术创新,实现金融和科技的高度融合,提供SaaS服务,升级传统的电子渠道,将银行服务延伸至客户日常管理和经营。在陈醒菲看来,交易银行的发展跟金融科技息息相关,交易银行创新体现出来的线上化、平台化和生态化趋势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应用。
她指出,未来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场景化入口,信息化程度提高会增强机构之间的数据流动和系统互联互通,差异化场景服务有利于交易银行借此批量获客,提高客户黏性;二是以智能化为核心,企业的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管理升级要求银行提供更加智能的产品和服务;三是交易银行以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主要驱动。
“随着金融科技的冲击,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未来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贸易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方面,广发银行已开展了创新实践。”陈醒菲透露。
实际上,近年来广发银行一直致力于科技在交易银行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于近日发布了极智现金管理,将智能化的基因嵌入系统设计中,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生物识别技术,支持指纹登录,实现全球统一视图、穿透式数据查询、GPI付款追踪等智能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