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蓄势竞跑新一轮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蓄势竞跑新一轮对外开放
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阐释了我国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原则、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在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同时,取消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等,施行内外资一视同仁政策。
“我们欢迎外国的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在中国进行业务运作和投资。我们会对国内外的公司一视同仁,到底谁会表现出更好的竞争力,这是他们自己来决定的,我们拭目以待。”易纲表示。
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吴佳青表示:“金融市场的开放是中国打造金融中心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乐见这种开放。从去年开始,我们明显感到中国市场的开放速度加快了,而且能够感受到新一轮的开放更多的是主动开放,中国市场需要外资的参与。”吴佳青如是说。
针对中国金融市场新一轮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的对外开放对中国金融业以及外资企业的影响,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环球企业银行中国区主管吴佳青。
开放速度超预期 明显感受“松绑”力度
如果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参与到中国市场,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大宗商品、期货等,都是外资银行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
《中国经营报》:从去年开始,中国针对外资开放的政策频频出台,尤其是银行业的开放全面且内容丰富,很多限制门槛都在逐步放开。你怎么看待中国金融市场的新一轮开放?
吴佳青: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体经济和金融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经济体量的发展和整个金融市场的协同效应明显。如果资本市场不发展或者发展的速度跟不上,就没有办法支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二,最近几年国内金融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基于这两点,现在中国欢迎外资机构更深层次的参与。不少外资机构在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经历过种种阶段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这些机构在全球各地开展业务,不管是从机制上、系统上、经验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面。
我们认为金融市场开放和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相辅相成。中国市场需要外资的参与,来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健全和国际化的机制体制。更多成熟投资者的参与也会帮助这个市场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更加健康,从而帮助经济更加有序地发展。
从去年开始,我们明显感觉到整个开放速度加快了。去年3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外资银行开展部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外商独资银行可以依法合规与母行集团开展境内外业务协作,发挥全球服务优势,为客户在境外发债、上市、并购、融资等活动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之后,财政部又宣布,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这些都是具体的开放举措,而且有非常具体的时间表。
《中国经营报》:当前新一轮对外开放,你认为外资银行还有哪些机遇?
吴佳青:我们为这个“新时代”将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感到兴奋。中国市场对摩根大通全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摩根大通在中国运营已有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深化我们在华布局,从我们的本地法人银行成立以后,已经设立了八家分行。摩根大通一直致力于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国债承销、跨境扫款、货币市场基金自动划扫解决方案、虚拟柜台等。
我们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可以服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这是我们全球网络的优势。从产品的优势上来看,我们有全方位的产品平台,包括投资银行、资金服务、全球贸易及贷款、外汇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令我们可以为中资客户的“走出去”以及外资企业的“走进来”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允许外资控股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我想所有的外资银行都会积极地抓住这个机会参与进来。如果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参与到中国市场,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大宗商品、期货等等,都是外资银行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以香港、新加坡、日本这些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为例,跨国金融机构确实为这些市场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很多力量,金融市场的开放是中国打造金融中心必不可少的条件。
与中资银行强强联合共建“一带一路”
在人员和架构方面,摩根大通新成立了跨业务条线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团队,推动跨境和跨部门的业务协作,为“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
《中国经营报》: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你怎样看待摩根大通与中资银行之间的竞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