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合资多牌照券商获批 外资行加码资本市场

2021-08-07 11:12:35

 

来源:互联网

合资多牌照券商获批 外资行加码资本市场

继去年首批两家合资多牌照证券公司获批后,今年又有两家合资多牌照证券公司获批。
近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以下简称“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的官方信息披露,证监会批准两家外资银行设立多牌照证券公司,分别为汇丰银行持股51%的汇丰前海证券,东亚银行持股49%的东亚前海证券。其中,汇丰银行突破了境外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的限制,汇丰前海证券成为内地首家由境外股东控股的证券公司。
全球范围来看,受到整体经济环境复苏、更为严格的监管指标约束等影响,不少外资行业绩出现下滑,业务策略不得不进行调整,但全球主要外资行仍将中国策略作为集团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之一,大部分外资银行仍较为看重中国市场的潜力,并向中国市场倾注更多的资金、人员和业务。
外资行合资多牌照券商获批
6月19日证监会核准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在内地设立多牌照证券公司的申请,覆盖为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等多项业务牌照。至此,在CEPA协议下获批的合资券商已达四家,另外两家为申港证券和华菁证券。
据了解,汇丰前海证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8亿元。由汇丰银行与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金控”)共同发起成立,双方占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汇丰前海证券是境内首家由境外股东控股的证券公司,汇丰银行突破了境外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的限制。
东亚前海证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由东亚银行、前海金控及另外两家内地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其中东亚银行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9%。
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均属于有代表性的大型港资金融机构,批转两家港资金融机构入股境内多牌照证券公司,是证监会落实CEPA对港扩大开放政策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2013年8月,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分别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合称“CEPA补充协议十”),放宽了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其中,允许符合设立外资参股证券公司条件的港资/澳资金融机构按照内地有关规定在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各设立1家两地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港资/澳资合并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内地股东不限于证券公司。
当前国内证券行业分为内地券商、传统合资券商、CEPA协议合资多牌照券商三种模式。截至目前,在CEPA协议下获批的合资券商已达四家,另外两家为申港证券和华菁证券。其中,申港证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5亿元,系国内首家根据CEPA协议设立的合资全牌照券商,其中港资股东3家,投资合计12.2亿元,合计持股比例34.86%;华菁证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第一大股东为港资股东港资为万诚证券,持股比例为49%。
除此,目前内地还有高盛高华、瑞信方正、华英证券、东方花旗、摩根士丹利华鑫、中德证券、中金公司、瑞银证券等多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其中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基本维持在33%左右,最高为摩根士丹利亚洲持有摩根士丹利华鑫的33.33%股权,花旗亚洲持有东方花旗的33.33%股权。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商业银行业务是外资行强化中国策略的一个重要业务板块。2017年是外资银行在中国法人化转制十周年,十年来外资法人银行在经营规模、经营业绩、客户结构和服务能力均取得长足进步,本土化程度持续提高。不过部分外资法人化银行近年在华业绩下滑,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
以2016年的业绩为例,外资银行大多都表现出颓势,多家外资行财报显示去年外资行的利润普遍下滑。
如汇丰中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该行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117.7亿元下降至2016年的人民币104.0亿元;净利润由2015年的人民币53.8亿元降低至2016年的人民币41.8亿元。
而由于汇率波动原因导致的客户外币贷款需求下降,汇丰中国年报显示,该行信贷增长吃力。虽然汇丰中国去年存款相应增加,但截至2016年末该行贷款和垫资总额达人民币1632.2亿元,较2015年同期下降了人民币70.1亿元,降幅为4.1%。
“相对于中资银行,外资行在政策、政府资源、地域资源等方面均具有极大的劣势,这使得外资银行在资产端很难与本土银行竞争有限的优质资产。同时由于客户影响力的不足,外资行在零售业务的发展上也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在境内发展时通常遵循全球性的整体战略,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偏慢,大幅降低了其服务的质量及效率。”普益标准银行业研究员魏骥认为。
2007年法人化转制的初始几年,因在高端理财、银行卡、金融衍生品和网上银行等方面存在优势,外资银行表现不俗,内地银行人士甚至对外资行产生了“狼来了”的担忧。但是,多年后,面对中资行的强势竞争,外资行表现出了后劲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零售银行业务曾经是外资行“大举入侵”的板块,而回头来看,多数外资银行为此“栽了跟头”,零售业务遭遇亏损。其中,营业网点覆盖少,是外资银行难以大力开展零售业务的最大挑战因素之一。
以上海地区的外资法人银行为例,银监会公布资料显示,在沪外资法人银行已有21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过半,截至2017年2月末,上海所有外资法人银行在全国共设分行229家、支行482家。
其中,作为内地服务网点最多的外资银行,汇丰中国也才170多个网点。而仅工商银行在2016年末的全国物理网点就已经达到1.6万家。
面对外资行业绩的整体下滑和中资行的强势竞争,外资行在华发展需要面临新的突破点,而差异化经营,发挥外资行的服务优势,是外资行的一个可行的调整方向。
对此,东亚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林志民表示对该行在内地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目前银行业还需要面对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新型金融业态等挑战,我们将不断强化自身的差异化特色,发挥在跨境业务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境内外交易双方企业提供国际金融服务。”
汇丰中国相关人士也表示,汇丰在支持“一带一路”、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等方面积极参与。
“目前,汇丰在全球超过50个市场具备提供人民币服务的能力,也是首家在全球六大洲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国际性银行。”上述汇丰中国相关人士表示。
除此,渣打银行、大华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在助力中小企“走出去”、提供跨境人民币融资等方面也已积极布局。分析人士认为,高端理财服务中小微企业“走出去”等跨境方面,外资行具备优势条件。
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客户结构为例,可以发现中资企业的客户比例已经明显上升。银监会数据显示,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对外资企业的贷款已经由转制初期的74.1%下降至45%,对中资企业的贷款则由17.1%上升至35.3%,中资企业客户贷款的占比已经翻了一番。
“未来外资行应更加专注于机构客户的服务,个人客户仅保留针对高净值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另外,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境内及境外的联系逐步增强,外资银行的纽带作用将得到体现,在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及引导外资企业走进来方面,外资银行更具优势。”魏骥认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