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理财套上“紧箍” 委外投资负重前行
表外理财套上“紧箍” 委外投资负重前行
2016年银行理财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庞大的银行理财资金已超27万亿元。
伴随银行理财规模扩大,理财资金的中间投资渠道和底层资金的投向成为关注焦点。尤其在“资产荒”背景下,委外投资也成为2016年银行理财在配置压力下的自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表示于2017年一季度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作为委外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表外理财监管趋严意味着爆炸式增长的委外投资将受限,承载银行理财天量资金的债券市场也将有所变化,银行理财可能再次陷入投向尴尬。
资金成本倒逼
通过银行理财变相揽储早已不鲜见,但是银行理财规模滚雪球般的增长却带来了投资难题。
据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7.1万亿元,较2015年末23.67万亿元增长了14.49%。伴随银行理财的快速发展,理财资金的中间投资渠道和底层资金的投向已经成为了资管界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受到实体经济下行影响,2016年类信贷业务的风险逐渐上升,很多银行将此类业务的门槛设置甚至超过本行的直接贷款,而这也决定了银行理财资金不可能直接进入到实体经济的投资中。股市、楼市当下的表现平平,股市的波动起伏难保稳定收益,而楼市则要面临政策上的限制,所以债市成为了投资底层资产的一种选择。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渠道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是银行自主投资,主要是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等标准化金融工具;第二是通过信托、券商、基金等资管计划投资,也就是通道类的委外投资;第三是通过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投资债券类资产。实际上,第三类的投资规模比例较小,绝大部分的投资资金主要以前两者为主。
据普益标准估测,2016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资金中委托外部投资的金额约为3.46万亿元,占总存续规模的12.77%。
在银行理财资金的底层资产投向中,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颇受青睐。“债券市场的交易性给予了加杠杆的可能。”一家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称,银行理财资金的成本超过年化4%,而投资收益要求至少5%,不加杠杆实际上流动性强的债券是很难达到的。“债券投资普遍会加杠杆,券商、基金等机构对业绩的要求前两年甚至要达到年化10%,杠杆就成了一种普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