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风险待察
CDS风险待察
11月1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发布消息称,目前已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10家机构开展了15笔信用违约互换(CDS)交易,这标志着CDS交易在我国正式落地。
事实上,信用违约互换在华尔街早就有了。英语原名:Credit Default Swap(缩写CDS),中文也可翻译为信贷违约掉期或者贷款违约保险,是信贷与保险的衍生工具之一。合约确保两个法人之间进行金融交易时,买家为信贷违约时受保护的一方,卖家为保障买方于信贷违约时的损失。
信用违约互换的作业,主要在约定期内为信用违约提供一个高比率的保险业务,若担保方没有足够的保证金,便会带来相当大的投机行为;若保证金充足,其意义在于为买方提供被违约时的本金保障。
而有些信贷违约掉期合约,不需要以抵押物便可向卖方索偿,只需要欠债人破产(或其它合约指定情况)即可。这些合约的功能不局限于风险转移(对冲),而是具有投机性质。
例如,买方可以以合约赌博某一个公司快破产了,其实他从未对该公司做出放债。就像大多数金融衍生工具一样,信贷违约掉期可以被投资者用作投机、对冲和套利。
由于信贷违约掉期的价差,是随着金融信用的下跌而上升,因信誉提升的时候而下跌。因此信贷违约掉期合约,允许投资者针对个体的信贷质素进行投机。假如投资者相信一家公司将无力偿还债务,他就可以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假如他认为公司不太可能违约,他就可以卖出。
列举一个华尔街当年的实例(其中数字为假设)。当年,AIG(美国国际集团)欠W对冲基金一笔1000万美元的债务,W对冲基金担心AIG无力偿还,而花旗银行却对AIG很有信心,于是,W对冲基金从花旗银行买入2年期、价值1000万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并以AIG的债务作为对赌标的,价差则为每年500基点(实为5%)。在这笔交易中,花旗银行成了保险公司,W对冲基金以最多100万美元的“保险费”来确保能收回1000万美元。
一年后,如果AIG真的违约无法偿还债务,W对冲基金需要付给花旗银行50万美元的费用,但会从花旗银行那儿收到1000万美元,从而赚取丰厚利润;而花旗银行及其投资者则产生了950万美元的亏损,除非银行在违约前抵销了一部分仓位。
不过,假如AIG并没有违约,那么这份信贷违约掉期合约将会持续两年,W对冲基金则必须支付花旗银行100万美元(5%×1000万美元×2)无任何回报,所以会录得亏损。
此外,除了上述情况还存在第三种可能性,即W对冲基金可以选择在一段时间后,卖出仓位,从而锁死它的利润或损失。
比如一年后,市场认为AIG更有违约的可能,所以它的信贷违约掉期价差从500点“扩大”到1500点。W对冲基金选择将这份保障期为一年的信贷违约掉期,以较高价差卖回给花旗银行。所以在两年里,W对冲基金合共付出100万美元(2×5%×1000万美元),但是收到150万美元(1×15%×1000万美元),盈利50万美元。
不过,如果一年后,市场认为AIG不可能违约,其信贷违约掉期的价差,便从500基点“缩窄”到250基点。W对冲基金决定对花旗银行,以较低的价差出售这份有效期一年的合约在两年的期间内,W对冲基金需要付出100万美元(2×5%×1000万美元),但会收到25万美元(1×2.5%×1000万美元),因而损失75万美元。
历史上,因信贷违约掉期投机造成的重大事件,可谓触目惊心。比如1995年,巴林银行(Barings Bank)的交易员尼克·李森(Nick Leeson),在新加坡和东京股市交易市场为衍生性证券投资了卖出跨式,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导致巴林银行倒闭。再比如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交易员布鲁诺·迈克·伊科西尔(Bruno Michel Iksil),因为信用违约掉期指数失误,造成摩根大通银行巨大亏损。
更有甚者,CDS的原本初衷是用作保险做反串对冲,但随着杠杆不断加大,渐渐演变成了赌博的工具,进而成为“重磅金融核武器”,将美国国会对衍生产品的立法,轰炸得无影无踪。成为2008年金融风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或许,人性的贪欲一天不收敛,对CDS之类的“重磅金融核武器”的监管不到位,金融风暴就可能不断地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