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业理财藏玄机 揭同业理财规模飙升背后逻辑
银行同业理财藏玄机 揭同业理财规模飙升背后逻辑
【中国经营网注】自去年以来,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剧增。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余额的12.77%,较2014年底上升9.52个百分点。对比2015年1月末,其存续余额仅为5600亿元,占比3.57%。
那么,银行的同业理财规模飙升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又是否存在风险点?
文章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自去年以来,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剧增。
中债登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余额的12.77%,较2014年底上升9.52个百分点。对比2015年1月末,其存续余额仅为5600亿元,占比3.57%。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银行理财按销售对象分为个人、公司和同业三类,同业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基金、信托、财务公司等。在中债登的统计口径中,银行单列一类;非银金融机构和公司合计为机构专属类。本文中所指同业理财,为前一种口径。
银行的同业理财规模飙升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是否存在风险点?又有何趋势值得关注?
飙升逻辑:规模冲动+成本考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银行同业理财规模为何飙升采访多家银行资管人士,综合来看,有两大驱动因素。
首先,由于银行有做大理财规模的冲动,同业理财属于批发性销售,规模动辄上亿,可以迅速达成扩规模的目标。
根据中债登的统计,2015年银行理财规模达23.5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截至2014年末,理财规模上万亿元的银行仅有工行、交行、农行和建行(招行2014年报公布不含结构性存款的理财规模为9080.78亿元,大部分银行年报披露的规模口径包含结构性存款)。到2015年末,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同业交流数据,已有10家银行理财规模超万亿,工行已超2万亿。整体而言,股份行的规模增速大于国有大行,甚至有的股份行去年规模增幅超过100%。
从中债登的统计还可以看出,从去年1月末到年末,银行同业类理财余额和一般个人类分别增加了2.44亿元和2.57亿元,相差无几,但两者在1月末的基数分别是0.56万亿元和9.07万亿元。
“特别是一些小银行,比较受区域限制,个人客户的市场没办法一下子做起来,扩张同业理财也是必然选择。”有华东农商行人士表示。
其次,从同业理财发行方来看,和个人、公司理财相比,同业理财的发行成本较低,据多名银行资管人士表示,同业理财收益率比个人理财低个50bp非常正常;从购买方来看,正如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李岷指出:“受结构调整、经济下行等市场因素影响,符合银行风险偏好的项目减少,银行‘资产荒’问题逐步凸显,同业理财具有安全系数高和收益率较高等突出优势。”
“和中票、短融比,中票的期限一般3、5年,银行同业理财多为半年,1年的都算长了,1个月、3个月的都有。再来看短融,1年期的价格和同业理财也可以相差50bp,且短融是企业的融资工具,违约风险肯定比银行大。”有华东城商行资管人士分析道。
除了收益相对高且稳定,基本刚兑,银行自营资金购买同业理财,还可调低资本占用(风险计提)。
银行保本理财买方的计提比例一般为20%或25%(以三个月时限为界划分)。如果是非保本理财,买方一般计提100%,但根据基础资产的具体情况,也可能减少计提。
有华北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表示,一般银行在投资理财时都要求对方银行提供资产清单,也就是要穿透地去看理财产品的投向。
“根据我们提供的清单,如果里面超过一半是国债或者其他利率债,那对方可能就不会100%计提了,可能就计提25%。”该股份行资管人士表示。
同业理财玄机:理财买理财
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监管部门的非书面指导,不鼓励银行理财资金购买银行理财,即购买银行同业理财应是银行自营资金,计在银行同业投资项下。但实际上,去年已有银行突破该做法。在银行同业理财的买方中,有多少是银行理财资金,难以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