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生变 安盛天平互联网转型迎考
业态生变 安盛天平互联网转型迎考
2015年车险费改局部落地,从2016年1月1日起,天津、内蒙古、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新疆也将纳为商业险改革试点地区。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改革在初期可能会造成市场竞争加剧、费率降低,形成一个改革的阵痛期。
而对于某些企业而言所要面对的或许更多。2014年法国安盛保险集团入股天平车险,合并开业后新公司安盛天平由一家中型中资保险公司一跃而成最大的外资财险公司。合并之后新公司定位于互联网保险,向O2O经营模式的转型。
从财务报表来看,合并后的安盛天平投入大产能小,车险亏损严重等问题备受关注。对此,安盛天平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务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合并后安盛天平尚处于转型投入期,在品牌等方面有较大投入,战略投入拉升成本也是车险承保尚未盈利的主要原因,股东要求品牌投入3~5年为期,车险承保盈利期应该更快,如果剔除战略投入,2015年车险就可以承保盈利。
直销转型遭遇业态变化
根据记者统计,2015年前11个月安盛天平保费收入63亿元,同比增速9.12%,行业平均水平为11.54%,安盛天平保费增速连续3个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合并之初同比增速居行业前列的强势劲头相背。
对此胡务表示,2015年保费收入情况变化与公司渠道调整策略有关,2016年仍会保持行业平均水平上下的水准。
“除了新车销售持续低迷,2014年以来参与者、业态都发生很大变化,2015年初我们调整数字化后对电销业务有所调整,保费增速下降也是这个原因。调整之前是直销转型,现在是数字化直销转型,虽然只加了三个字但意义却完全不一样。”胡务告诉记者,安盛天平之前是以电销为主,过去电销增速很快,从2014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崛起,全行业掀起电销转网销浪潮,公司对电销渠道规模有所控制。
“除了直销渠道调整,安盛天平强调渠道业务(分销渠道)一定要盈利,为此,一些渠道业务不好地区的渠道代理业务少做一些或放弃,这是保费增速下降的原因。”胡务对记者表示,2014年和2015年安盛天平分销渠道都做到了盈利,虽然目前资源上对直销渠道有倾斜,但该渠道还在战略性发展阶段,没达到规模效应,盈利需要一定时间。2016年策略是稳中求进。 天平车险是国内首家全国性专业汽车保险公司,由上海新理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七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设立,2005年开业,并于2007年在国内率先试水车险电销,成为业内第四家获得电销牌照的保险公司,电销在其业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根据胡务介绍,2015年安盛天平直销渠道(包括电销和网销)保费收入占比45%,较2014年的38%有所提升,但网销保费占比仍不足10%。
事实上,整个车险行业保费增速已在回落中。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5年11月,全行业实现车险保费收入5526亿元,同比增长11.81%,较2014年下降5.03个百分点,增速下降较为明显,为近10年的最低增速。继2014年突破5000亿元之后,预计2015年全年车险保费收入将突破6000亿元。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始涉足保险业务,市面上也已有很多平台涉猎保险产品销售,如淘宝、京东、网易、OK车险、最惠保、大特保等平台。这些平台的兴起在人才方面对传统险企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也令保险公司直销渠道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根据记者独家获悉的一份安盛天平离职人员名单显示,从管理层到骨干、核心员工都有不同程度流失。
“2014年以来P2P兴起、新兴主体增加、创业潮对整个保险行业形成人才冲击,但安盛天平的人事变动在正常范围之内,对于业态变化带来的人员流动,公司内部加强培养新人、创新,创建自有创业平台以吸引和保持人才队伍。”胡务回应记者,“转型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挑战,双方股东确定我们仍然是进行数字化转型,安盛天平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尚处于投入期、基础阶段,直销的转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团队也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