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重拳为何打击二清机构?
银联重拳为何打击二清机构?
【中国经营网注】目前,监管层对于场外配资的清理已进入尾声,伞形信托一度成为清理的重点。而与证监会清理场外配资相似,近期银联也开始重拳治理支付圈。其中,风险堪比伞形信托的二清机构成为治理重点。文章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针对套码等等市场新的违规手段,银联去年下发并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银联卡受理市场违规约束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5号文”),实施已有大半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近日,银联在其召开的2015年度非金融支付机构的业务合规培训会议上透露,2015年1月-7月银联在全国累计发现并整改套用MCC(商户类别码)、违规商户29万户,相较2014年下半年违规数量环比下降26%。
所谓“套码”,是指商户为了降低银行卡手续费成本,与收单机构“里应外合”,使用与自身业务不相符的商户类别(MCC)。比如很多餐饮娱乐企业刷卡手续费率本来是1.25%,但是如果以费率低的超市的名义申请入网,就能享受到商超的0.38%刷卡费率。
“套码”行为将使银联和发卡银行每年损失巨额的手续费,且无法还原交易场景,无法防控银行卡行业风险,银联对此频频开出大罚单。
今年1-7月,银联对于支付机构违约的差额追偿金额逾4亿元。
这些钱怎么花?9月22日,银联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联将收取的追偿金总额的87.5%返还给发卡行。该比例是按照发改委规定的刷卡手续费分成比例中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分别为7:2:1得来。
打击二清机构
针对违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联正在计划放出“取消资质”终极大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银联将加大惩罚力度,严重违规者甚至可能被取消资质。一方面实行“严进”,银联将提高成员机构准入门槛,而对于现有的成员机构,也实行分类监管。比如说对优质收单机构放开创新业务权限,而对劣质收单机构,逐步暂停现有业务,要求违规机构退出业务、暂停交易,甚至取消资质。
也就是说,严重违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可能会被银联取消银联成员机构的企业。
同时,银联对支付机构的监控也将升级,将对支付机构的业务运营情况、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移动监控,并针对运营效率、财务稳健性及法律合规性展开动态评级。
银联针对特定违规类型和监管重点开展专项检查、集中打击违规。并将大范围聘请外包机构辅助调查,选取违规严重、主观态度恶劣的机构实施现场检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银联联合业内检查经验丰富的专业第三方机构、制定的现场检查工作方案。未来银联还将形成常态化定期检查机制,探索与人民银行、支付清算协会的联合检查模式。
银联“动怒放大招”的原因在于,虽然“新5号文”落地以来套用MCC现象有所改善,但支付市场仍然存在很多其它的问题。
比如说,部分收单机构将核心的收单业务外包,收单外包机构由专业化服务逐步涉足交易处理,资金清算等重要核心业务,出现所谓“二清机构”。
所谓“二清机构”,简单地说就是未获得央行支付业务许可,却在持牌收单机构的支持下实际从事支付业务的。银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清机构跟不同的支付公司之间对接,在这种平台化对接方式下,一个公司后面挂了很多其他被隐藏起来的“隐形公司”,这种结构就类似于配资行业中的伞形信托,其间也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