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媒体称政泉或得到北大内部“反李友派”支持

2021-08-07 07:36:43

 

来源:互联网

媒体称政泉或得到北大内部“反李友派”支持

【中国经营网注】方正集团与政泉控股的口水战仍在持续,昨日晚间,方正证券公告称,大股东方正集团取消了原定于1月20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然而,政泉控股没有取消相关临时股东大会,而是将召开日期从1月21日延期至2月6日,方正集团狙击政泉控股失败了。

来自新民周刊的报道显示,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政泉控股控股可能得到北京大学内部“反李友派”的支持,否则怎么会轻易拿到北大方正的一些内部机密信息?据了解,李友是庄股时代的王者,后来成为北大方正集团的掌门人,曾是内地证券市场的常胜玩家,目前已被要求协助调查。

李友

据新民周刊报道,从庄股时代的王者,到北大方正集团的掌门人,内地证券市场的常胜玩家李友在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刻中枪倒下了。据说,49岁的李友本已经打算功成身退,在羊年春节后正式交出方正集团CEO的职位。

1月5日下午,方正集团在其官网突然发布公告,公司四名核心高管魏新(董事长)、李友(CEO)、余丽(执行总裁兼CFO)、李国军(副总裁)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无法履行职责,并迅速选出新的董事长和总裁。北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桂田取代魏新出任方正集团董事长,北大资产经营公司总裁张兆东出任方正集团总裁。

自2014年11月初以来,方正证券两大股东方正集团和政泉控股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大战,双方相互揭短,赚足了眼球。但最终,这场游戏还是变成了俄罗斯轮盘赌,李友和另外3个出生入死的伙伴一起倒下。首回合1:0,政泉暂时领先。

也许,已经失去自由的李友开始后悔收购民族证券这桩大买卖,明明是到嘴的肥肉怎么就变成了毒药呢?

方正证券的今世前生

在收购民族证券之前,李友有两次非常成功和经典的券商收购案例。

2002年,李友操盘,方正集团收购了曾经在证券市场叱咤风云的浙江证券51%的股权,后更名为方正证券。而这笔收购有两大诡秘之处;一是当时方正集团之所以没有遇到竞争者,是因为浙江证券因违规经营遭受证监会5亿元的天价罚款,而其注册资本只有4.5亿元,且自营盘也出现较大亏损。奇怪的是,在方正集团控股浙江证券后,证监会把罚款一笔勾销。二是彼时主导浙江证券重组的是其第一大股东浙江国投,而浙江国投当时负责资本运作的正是和李友同为“凯地系”铁哥们的资本大鳄张海。2005年,张海因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被判入狱10年,后因买通狱警假立功于2011年提前获释,2013年再遭警方通缉,现已逃往海外,不知所终。

2007年,方正证券通过换股方式收购了泰阳证券,而由于泰阳证券的原有股东被大比例缩股,惨遭清洗。

通过上述两次收购,方正证券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通过各种手段使方正集团持股比例大幅提高。2011年,方正证券这一在行业中不起眼的中小券商,出人意料地杀出重围,以黑马的身份获准IPO在上交所正式上市。

2014年,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当定增方案宣布后,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被收购资产民族证券价值明显偏高。在民族证券68亿的净资产里面有近70%的现金资产是刚刚注入的,对于这部分现金资产以1.9倍的价格进行收购显然是偏高的,即使不考虑其他增值因素,假设锁定期为3年,那就相当于是1元现金存款,满3年可以获得1.9元的本息回报。

就这样,政泉控股控股通过将民族证券股权注入到方正证券,而换到了21.86%方正权证的股权,而方正集团的持有股权则被稀释到30.55%。两家公司持股比例竟然如此接近,为未来的公司控制权之争埋下伏笔。

翻脸,都是逼的

显然,这场并购是各取所需——方正证券不花现金就收购一家规模类似的券商,可以大幅增加资本金,增强业务的互补性和业务区域平衡,跻身大型券商行列;而政泉控股也可以将该笔资产证券化,等到持有期满就可直接套现,而且可以大幅增值,可随时用于融资。

既然是场双赢的买卖,为什么最后会闹到拼个你死我活的地步呢?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并购完成后,双方就董事会的改组和席位分配产生严重分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控制权和高管的任命。在目前的9个席位中,方正集团只同意给政泉控股3席,3个独立董事席位由方正集团提名,政泉控股在董事会中基本没有决策权;而政泉控股希望将董事会扩大到11席,自己占5席,如果按惯例民族证券高管再得一席的话,政泉控股就能达到6席,成为公司实际控制方。为此,双方互不让步,导致董事会改选工作无法提到日程上来。

对此,李友决定采取非常手段,试图逼政泉控股就范。因为政泉控股增资民族证券的资金来自方正集团的融资,抵押物正是其换取的方正证券的股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