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试验田”苏州工业园区:历经转型阵痛 突破瓶颈再开放

2019-01-12 10:39:00

 

来源:互联网

“试验田”苏州工业园区:历经转型阵痛 突破瓶颈再开放

近日,商务部完成2018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苏州工业园区从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脱颖而出,登上综合排名榜榜首,并在产业基础与对外贸易的单项排名中位列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苏州工业园区综合水平已连续三年在国家级经开区中名列前茅。目前,园区内集聚了4500多家外资企业,包括8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的130多个项目,注册外资达426.8亿美元,形成半导体、光电、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3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苏州工业园区只是蛮荒之地。苏州城东的金鸡湖畔,2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满茭白和莲藕,呈现出一片“烂地泥塘路草荒,空房宿鸟鼠嚣张”的景象。

一位苏州大型房企投资发展中心总监向记者回忆,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早期,由于入驻人员不足,一些房地产公司只能与工厂签订“包销”合约。“建设的很多房屋都团购给了园区的公司。”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下,“秋裤楼”苏州东方之门、水上摩天轮等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中国改革“试验田”功能,开启了一座非凡新城的腾飞。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面对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园区没有关上开放的大门,而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大腾笼换凤的力度,做效果最佳的“加减法”,提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速度和效率。

“洋苏州”进阶之路

1月份,正值江南水乡苏州的寒冷季节,金鸡湖畔的行人都裹得严严实实抵御寒风。而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翠园路151号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却相当温暖,中午12点半,前来办事的市民相继离去,服务台的咨询窗口还有工作人员留守,接待企业主的问询。

和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行者相比,苏州工业园区的启动晚了10年,于1994年2月才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园区内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80.78万。

提起20年前的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沈健说,以前是苏州人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一片农田。然而经过20多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吸引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和务工人员到来,并且逐渐受到热捧,成为苏州房价最昂贵的区域。本地人称之为“洋苏州”,与老城区的“老苏州”相对应。

苏州工业园区启动的两年后,马来西亚人黄琬淩(Stephanie)来到金鸡湖畔工作。她先后在不同的企业担任财务总监,见证了园区的发展,把自己形容成苏州工业园区最早一批“拓荒者”:“印象很深刻,园区当时很荒凉,没有出租车,没有酒店和公寓,很多同事每天早上骑自行车来园区上班。在刚入职的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压力也很大。”

来自欧美、日本和韩国的企业也将目光瞄向了曾经的这块农田,苏州工业园区一度成为世界知名制造业企业、代工厂的优选地。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1994~1996年,注册在园区的中外资企业达到100多家,入驻企业包括韩国三星、美国BD、新加坡康福和日本百佳等。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1994年以来,园区累计创造超过1万亿美元的进出口额、8000多亿元税收,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开放程度居全国同类地区前列。

此外,截至2018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 4000个,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投资项目超130个;拥有各类省级外资研发机构超过50家,近千家企业开展研发、配送、保税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

目前,辖区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4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中外知名高等院校达32家,“国字号”科研院所10余家,中外合作创新中心20多家,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近500家,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有记者问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城市是哪里?我说没有。来到苏州工业园以后大吃一惊。园区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城市模式。”著名学者易中天在《读城记》中这样描述。

亲商样本

实际上,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之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993年,首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到苏州考察,决定在苏州城东打造另一个“新加坡城”。第二年2月,中国就和新加坡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拉开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序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