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要建更多便利店,最高补贴500万
北京要建更多便利店,最高补贴500万
每个社区建不少于1个便利店,2020年底前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政府将按总投资的50%,不超过500万元金额的标准对便利店商业流通发展资金给予支持;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按总投资的30%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
近日,北京市商务委等7部门联合推出19条新举措,促进便利店发展,方便市民生活。
便利店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态。近年来,北京市连锁便利店数量不断增加,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17年,北京市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7位,门店增速位居一线城市之首。
尽管如此,虽然同为一线城市,北京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便利店密度仍存在较大差异。
DT财经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广州的便利店数量最多,有37274家;深圳、上海紧随其后,分别有35799家和22959家;北京仅有19800家。
在便利店的“千人拥有量”上,北京在一线城市中再次垫底,仅为0.91家;数量最高的深圳,平均每千人有2.86家便利店。
在便利店的空间分布上,北京显示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东四环附近为核心,向周围递减。
除了数量少、密度低之外,北京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便利店企业仍存在着合法有效空间不足、经营成本偏高、证照办理较难、搭载多种服务受限等问题,便利店行业连锁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基于此,此次出台的措施从“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网点布局”“加大资金支持,降低经营成本”“改革经营许可,创新监管模式”等六个方面,提出19条创新举措。
其中,在发展空间及网点布局方面,新措施提出了“按居住项目规划10-20平方米/千人的标准预留便利店业态空间”的配置指标,并提出利用疏解整治腾退出的空间资源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开放公共服务单位所属空间资源,在学校、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科技园区等单位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布局。
在资金方面,北京市商务委将统筹商业流通发展资金和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加大对便利店建设的支持力度。商业流通发展资金按总投资的50%,总体不超过500万元金额给予支持;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商业便民服务设施项目,按总投资的30%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对搭载蔬菜零售、早餐、针头线脑等便民服务的新开便利店给予租金补助,支持便利店创新发展示范项目。
在准入门槛上,简化便利店登记注册审批流程,采取“一区一照”模式的连锁便利店,可以一次申请多个分支机构注册,并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对于使用社区内可利用的空间资源,利用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单位内部空间资源和市属国企房屋设置便利店的,逐步改进准入登记。
此外,新措施对便利店销售的食品、药品也创新了监管模式。便利店等食品流通企业申请食品制售项目时设置食品处理区的面积要求,按最小不少于6平方米的标准执行。支持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扩大简餐类经营品种。改进机制饮品制售项目许可限制,对连锁便利店企业以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为原料,由密闭式自动化设备完成制作、销售等后续工序的咖啡、豆浆等饮品项目,按散装食品销售的经营项目进行许可,无需标注为自制饮品项目。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一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一直在探索如何方便市民,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建立“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也就是要让百姓在出门十五分钟之内能够享受便利服务。小微型的商业网点就是要深入百姓身边,补齐这些短板。但同时,便利店的品质和服务,需要一定规范来做保障。建立“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是有难度的。便利店只是其中的一个点,不是全部——社区服务设施还要逐步地呈系列化地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