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还压力减缓 2018年城投债券到期规模首达万亿
偿还压力减缓 2018年城投债券到期规模首达万亿
在“严监管、防风险”的宏观政策调控下,2017年城投债市场结束了近年来的高歌猛进,发行规模与净融资额均呈现大幅下滑。
数据下滑背后,依托政府信用支持的城投债,在打破政府兜底“幻觉”背景下,其面临的政策环境也将更加严峻。特别是多数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进一步脱钩,将弱化其刚兑信仰。
中诚信国际预测,2018年到期的城投债券共计1241只,到期规模共计10746亿元,相比2017年1.48万亿元总偿还量今年偿还压力有所减缓,但结构性隐忧依然存在。
不同以往,2018年开始市场对城投企业的信用考量将由“重政府”回归至“重企业”,企业自身转型尤为重要。
脱钩地方财力
根据43号文要求,城投企业自 2015年1月1日起新增债务不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2014年末以前发行的债务根据清理甄别情况可纳入政府性债务,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进行置换。
记者梳理数据得知,2015年1月1日以后发行的城投债券规模总计7472亿元,占比达到69.54%,主要分布在广西、河北、云南、北京、江苏等省份。其中江苏省新城投债到期总量较大,规模达到1725.89亿元,到期偿付压力较高。
但相比其他省份,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也较强,这成为城投企业举债的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2016年江苏省经济总量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位居全国第2位,公共财政实力强,且税收收入占比和财政自给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债务方面,2016 年末江苏省债务率为62.9%,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根据鹏元资信的评估,江苏省城投企业整体信用展望为稳定,但江苏省下属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随着前期存量债务的不断累积,部分城投企业通过再融资支持债务偿付。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证券评级部分析师刘师宇认为,苏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地区整体经济财政实力较强,其所属区域的城投企业风险相对较低,盐城、淮安、徐州等苏北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且近年来有息债务增速较快,其所属区域的城投公司风险相对较高。
事实上,2014年以来,城投企业负债规模增长较快,杠杆率攀升,有息债务规模增加,江苏省下属不同区域城投企业的信用品质出现一定的分化。
“短期内推进城投企业资产兼并重组成为辖区城投企业‘抱团取暖’应对再融资困境,争取转型过渡期的重要途径。”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袁海霞如此评论。
2017年以来,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为核心的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一方面延续 2014年以来新《预算法》、43号文、88号文等政策对于规范地方融资要求,加快剥离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信用,另一方面对于城投企业“何可为,何可不为”进一步细化明确,加之金融强监管政策持续发力,城投脱离地方财政进程在加剧。
袁海霞认为,城投企业信用与地方政府信用持续剥离,使得地方政府对于城投企业的支持力度与救助意愿将放在监管框架及推动地方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平衡重估。“对于具备较强盈利能力或在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平台企业,地方政府支持救助的意愿较高,反之则会较低。”
记者了解到,目前城投债券以2015年1月1日为界,划分为新城投与老城投。新城投不受债务置换影响,若发生偿付困难,地方政府根据88号文要求及具体情况,仅应履行担保责任或救助责任,且最多不应超过债务人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