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便,土地闲置,人气缺乏,产业未成体系
交通不便,土地闲置,人气缺乏,产业未成体系
王登海
国家级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一直是地方政府争夺的金字招牌。2012年兰州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后,社会各界对此发展寄寓了极大期望,希望兰州新区发挥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转型示范平台的作用。然而回顾兰州新区5年的发展,兰州新区的现实发展与当时的期望仍存在较大落差。
2017年底,《中国经营报》记者前往兰州新区调查采访发现,兰州新区交通不便,与周边老城区在资源要素流动,联动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困难。而新区内由于大开大建,随处可以看到的是被圈占起来的闲置土地和高高耸立正待施工的塔吊,产业发展没有形成体系和集群,缺乏人气,在冬日刺骨的寒风中,新区更显得萧索荒凉。
业内专家认为,兰州新区现实与预期存在较大落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新区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国家级新区含金量被稀释的现实困境,以及旧有开发模式的局限性。
“遥远”的新区
初到兰州新区,最大的困扰就是交通不便。新区与兰州市区目前虽然已经开通了城际高铁和数条公交路线,但二者相距70公里左右的路程仍然让人感觉“步履维艰”。
据了解,市区到新区的动车班次单程运行时间需要50分钟,且每天只有六七趟车次,新区车站距离新区核心区较远,轨道交通难以满足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出行的需求。
不仅是新区到兰州市区交通不便,新区内也同样如此。记者发现,公交班次少,甚至不少地区还尚未开通公交路线,而出租车更是罕见。
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新区内目前大概有100多辆出租车,但是这些出租车撒落在各个角落后,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主要是车少地广,出租车投放太多根本无法获利。”
记者注意到,滴滴打车等网约车虽然弥补了一些出行的需求,但是打车的时间成本非常之高。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在新区一些工业园区等地方使用滴滴打到车的时间至少要等20分钟,而车辆到达接客点也需要10分钟左右。
前不久刚从兰州新区调研返回的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对记者表示:“以前只觉得兰州新区和兰州市区之间的距离很远,而当你坐上班车或大巴车去真正感受时才知道,其空间的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很远。”
叶一剑就此表示,兰州新区如果和老城之间的距离太远,是不利于聚集人气,如果没有人气,那么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行各业是很难成长起来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建筑的体量投入过大,就很容易导致新区在开发过程中财务链条的断裂,这也是很多新区都面对的问题。
其实,对于兰州新区的交通问题,当地政府曾经也拟筹建有轨电车予以解决,不过这一项目现在已经停工,而对于停工的原因兰州新区当地居民有各种说法,但是新区管委会方面却闭口不谈。
记者了解到,2016年,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以(新经发投资(2016)69号及新经发投资(2016)70号)批准建设了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及2号线工程,该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建设。
此前的招标文件显示,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中心广场站,线路全长15.107km,2号线一期工程修建纬一路站至经十路段,线路全长7.2 km,投资估算总额约26.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