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出口+消费” “去杠杆”接棒“去产能”
经济转型“出口+消费” “去杠杆”接棒“去产能”
6.9%!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与一季度持平;同时,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
这一增速超出了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对于经济数据市场反映积极: 在数据公布后, 当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大幅收涨,与中间价同创近八个半月新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6.7699,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43点。
随后,多家金融机构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速的预期。
受访经济界专家认为,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拉动力开始切换为“出口+消费”,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好。尤其出口或将再次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出口+消费”结构转型初显
亚洲开发银行7月20日发布了修订后的2017年版《亚洲经济展望》,其中预测中国GDP增长率2017年为6.7%,2018年为6.4%;均比4月份的预测上调了0.2个百分点。稍早前,渣打银行、野村证券也将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的6.6%上调至6.8%。
促成这些机构上调预期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成果、出口与消费的强劲增长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透露出继续去杠杆或降低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风险等。
这些判断在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中均能找到对应。
“今年以来,受价格因素与海外经济环境改善的推动,中国的出口情况明显好于预期。展望未来,出口或将再次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7.21万亿元,增长15%;进口5.93万亿元,增长25.7%。
出口回暖在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略放缓的背景下,成为了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仅在一季度中国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已从去年的-0.5%转为0.3%,对增长的贡献也从去年的-6.8%转为4.2%。四五月份的出口数据也明显好于预期。
“中国出口数据的好转,这主要源于:一方面与价格因素有关,即进口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出口价格涨幅;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海外经济环境的改善。”沈建光表示,考虑到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洲经济的明显转好,以及中国与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之间的贸易阴霾逐步驱散,预计今年出口向好的态势或将持续。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表示,6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7%,为2012年11月以来第二高值,也是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的重要原因。
与出口的复苏相比,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继续提升。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尤其上半年,全国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在上半年的消费增量中占比达到了将近三分之一。
“上半年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已经上升了7.3%,这也将保证消费的稳定增长。”法国巴黎银行研究报告指出。该机构也在近期上调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
“从历史上看,消费滞后于工业回暖,因为工业回暖需要通过预期途径或者工资途径才能传导至消费。6月社会零售总额同比超市场预期,创2016年2月以来新高,消费回暖将进一步向反馈经济回暖。” 邓海清认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就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也称,结构在改革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使产需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可以说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半年经济复苏的背后是工业和服务业平衡发展,上半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累计同比增速与一季度分别持平于6.4%和7.7%,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6.1%和7.5%。这说明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因为工业生产反弹造成经济结构重新恶化的情况。”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
尤其,工业领域正在出现的新变化也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国有近万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7.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3.1%,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和6.2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分别上升0.3个和2.3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城市轨道车辆、SUV、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缆、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均保持了快速增长。
章俊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为中国深化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机,出口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稳增长的压力,从而为深化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