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深圳特区37年变迁: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

2017-04-08 09:01:00

 

来源:互联网

深圳特区37年变迁: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

“一谈起深圳,就会想到它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特区,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深圳都走在了最前面。”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深圳特区自成立至今已走过37年,37年间,深圳从创造“深圳速度”逐渐转向追求“深圳质量”,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

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显示,深圳城市竞争力超越北京广州位列第三位,仅次于香港和上海。

从边陲小渔村到现代化移民大都市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目前已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未来产业等全新的产业等全新的产业结构,其创下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至今未被超越。

据不完全统计,37年的时间,深圳从一个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至今管理人口已达2000万的现代化移民大都市;城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996.85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19492.60亿元。

2017年的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深圳公共财政收入790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6亿元,增长15%,四年翻了超过一番。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已增至5家,营业收入超500亿元企业达22家,其中超1000亿元企业11家。此外,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46家。其中,新兴际华国际总部、发那科南方总部等落户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深圳阿里中心、百度国际总部等全部建成启用。

而重大创新成果更是刷新了“深圳速度”,201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达1.16万件,是五年前的3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5.7件。2015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33万件。至2016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实现约50%的增长,平均每天就有55项新国际专利产生;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约40%。

另据深圳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深圳2000年时引进的海归尚不足1000人,至2016年新增海归人才已达1.05万人。

从“量”到“质”的转变

近年告别了“深圳速度”的深圳,正式转向追求“深圳质量”。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提振实体经济中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另一方面则是重点抓创新。

公开资料显示,从2009年起,深圳开始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以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至2016年底已累计达1493家。仅2016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513家,是上年增量的3倍以上,累计达8037家。与此同时,深圳成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

在资本投入方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2016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4.1%。同期对于先进实业的支持并未因此削减,深圳华星光电第11代液晶面板、中芯国际、开沃新能源汽车等150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深圳在2016年也是下足了功夫,设立“千人计划”创业园、“孔雀计划”产业园和市人才研修院,举办首届海外创新人才大赛,新引进全职院士6名、高层次创新团队23个,新增海归人才1.05万人、高技能人才12.6万人。

在陈耀看来,深圳的创新主体以企业为主,至少90%的企业是主体,而政府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也是全国最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治理也是深圳发展的又一关键词,记者注意到,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政府表示“深圳蓝”已成为靓丽名牌,空气优良天数质量提高至354天,居内地城市最优水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