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蜂拥“一带一路” 税收、法律多难题待解
金融租赁蜂拥“一带一路” 税收、法律多难题待解
为支持“中国制造2025”,金融服务“脱虚向实”再加码。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信息称,日前,央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制造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销售。
近年来,为应对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部分企业看准“一带一路”,拓展国外市场,缓解了经营压力。随着制造企业“走出去”,以服务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租赁行业也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其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的特质、投放精准度高的优势,使租赁行业在海外业务方面占据先机。
然而,在采访中,《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金融租赁行业在海外开展业务还面临不同国别的不同法律、税务等风险。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告诉记者,目前,可以顺利“走出去”的租赁公司主要是发起股东有强大海外展业经验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大多数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还是难以迈出这一步。
搭乘“一带一路”顺风车
3月28日,央行官网公布信息称,日前,央行联合五部委印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要求加快制造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销售。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而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受制于基础设施等掣肘,经济增长缓慢。基于此,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我国优秀的装备制造业开拓国外市场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成了制造业改善经营状况的有力抓手。
制造业是租赁行业服务的主体,随着企业“走出去”,租赁公司也迎来了更多发展新机遇。
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CFL30)理事长、民生金融租赁董事长周巍认为,目前我国租赁行业面对三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传统行业的价值重构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金融租赁公司在“一带一路”方面已经展开了布局。以工银金融租赁(以下简称“工银租赁”)为例,该公司根据航空租赁、航运租赁、跨境设备租赁业务特点,构建了营销、审批、融资、法律、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全流程专业化的业务体系,配合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中国制造“走出去”。
工银租赁以飞机租赁为重点,截至2016年末,与“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15个客户,开展了74架飞机的航空租赁业务,签约金额约54亿美元。同时,工银租赁与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海外分行联动,为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并通过境外设备租赁业务,支持了包括制造商及施工企业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周巍认为,租赁业区别于其他行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属性,横跨产业和金融之间,使租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周巍介绍道,银行想“走出去”,往往需要设立境外分支机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设立分支机构并不容易,因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法制并不健全,监管要求不一,市场化程度也不高,贸然设立分支机构存在一定风险。周巍认为,租赁公司的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能够实现分离,这是租赁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在“一带一路”方面的优势,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取回租赁物,有效地规避风险。
杨海田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与银行机构相比,金融租赁公司对于企业的服务是精准投放,是直接针对某种商品开展进出口服务,投放效率比较高,能够直接协助企业开辟市场,而银行只是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工银租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银行等机构相比,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金融租赁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贴身的金融服务,发展出“中国制造+中国金融租赁”的海外发展模式,即租赁公司从国内购买产品并租给国外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为中国高端装备充当先锋。同时,在进口方面,金融租赁通过从国外采购从而直接拉动进口,发挥平衡国际贸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