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两会|马蔚华:金融“脱虚入实”待解 银行资产需重塑格局

2017-03-06 14:46:00

 

来源:互联网

两会|马蔚华:金融“脱虚入实”待解 银行资产需重塑格局

本报特派两会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因为利润分配不平均,金融企业“脱实就虚”,近些年,很多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盈利困难,投身金融机构成为无论是国企或者民企弥补利润的首选。

在3月6日政协经济界别小组会议中,全国政协委员、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以数据为例,表述了“脱实就虚”三个现状。

首先,M2和GDP的比值逐年升高,且远超美国、日本和韩国。马蔚华解释道,这说明我国货币发的多,但是经济增速慢,下行压力自然很大。

另外,金融资产不断膨胀,但是投资效率下降。马蔚华介绍道,2015年,银行、证券、保险等总资产是233万亿元,单位GDP需要的信贷在2007年是0.8个单位,但是到2015年就需要3个单位。

第三个现状,是商品的价格和资产的价格背离。马蔚华认为,我国的CPI和PPI都比较底,但是房价却因为房子的投资属性而居高不下。

三种数据现状说明货币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马蔚华认为,银行这种情况银行也有很大原因。曾经银行的从业经验,让马蔚华充分了解银行目前的难处。

“现在银行表外的资产几乎要等于表内资产。在金融脱媒、资产质量下降的背景下,银行盈利能力远不如前,部分银行还面临上市公司利润的压力,就倒逼银行做投资、理财、财富管理。这就是“脱实就虚”的金融原因。”马蔚华如是说。

马蔚华认为,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时,金融要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又不能因为怕承担风险的责任而减少对经济的支持。

在实体经济中,贷款难的主要是中小企业、成长型的企业或科创型企业。对于支持这类企业的银行,相关部门也应该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在风险方面,随着银行近年来表外资产的扩张,风险也在增加。马蔚华建议,对于表外资产风险的化解和分担,监管部门要尽快找到解决办法。马蔚华认为,这并不是说要因噎废食,不做投资或理财,而是在快速增长的时候,监管部门要认真研究监管思路和方法。

当然,实体经济收益少,还有若干原因,比如成本高。

马蔚华认为,在国内减少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减少制度性交易;另一方面要减少税收。对此,马蔚华提示道,特朗普上台后,一系列的减税政策即将落实,在国际市场我国的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的话,在竞争上就很不利,这会使得我国企业背负更多压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