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货币闸门的“供给策”

2017-03-04 11:29:00

 

来源:互联网

货币闸门的“供给策”

2017年全国两会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召开。依据往年经验,货币政策无疑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被定调为稳健中性。如何理解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怎样?回顾过去五年,又如何看待我国在货币政策领域的改革?

受访业界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全面收紧。同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依然有待提高,并建议未来货币政策改革倾向于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目前货币政策变化可总结为两大特征:一是量价分离,二是长短期利率走廊日益明确。

利率市场化改革获突破

“过去五年央行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有巨大的突破;其次,在政策工具创新和使用方面的灵活度更高,摆脱了过去单一依赖于基准利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困境。再次,央行在与市场沟通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于过去五年我国在货币政策领域的改革,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分析称。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上,2015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取消,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这从几个方面可看出: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而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再者,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进入2016 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货币政策特点和工具搭配也不断呈现改变。尤其是今年春节前后,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动作频频,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的利率,引发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和特征的关注。

对此,多位受访经济界专家称,公开操作利率调整可能是为了挤泡沫防风险。无论是节前MLF利率上调,还是节后逆回购利率和SLF利率上调,均是对前期货币政策防控金融风险思路的延续。

而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目前货币政策变化可总结为两大特征:一是量价分离,二是长短期利率走廊日益明确。

在该分析师看来,在此前经济下行压力在2016 年二季度开始逐渐缓解,经济呈现短期企稳复苏,而在内部金融风险和外部汇率压力下,货币政策目标从“稳增长”逐渐向“去杠杆、防风险”转变,货币政策工具呈现出“量价分离、锁短放长”之意,与此同时,长短期利率走廊也不断明确和完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