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占比37.4% 仍面临城乡收入差距挑战
中等收入群体占比37.4% 仍面临城乡收入差距挑战
根据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称《蓝皮书》),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近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较快扩张。
与此同时,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出现放慢的新态势,给未来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带来了的挑战。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中国目前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中等收入陷阱,可以指一个国家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时所遇到的长时段的停滞,也可以指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在扩大时遇到的停滞。“这是我们目前要千方百计避免的一种经济社会结果。”他说。
据《蓝皮书》,2014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37.4%。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慢
李培林表示,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两个方面要高度关注,一是有多少极端贫困人口能够消除,另一个是有多大比例的人口能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如何界定中等收入群体,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蓝皮书》课题组将家庭人均收入在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75%以下、75%-125%、125%-200%和200%以上,分别作为界定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标准,利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5年开展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5)数据来测算,2014年低收入群体占39.9%,中低收入群体占18.9%,中高收入群体占18.5%,高收入群体占22.8%,若把中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合并成中等收入群体,则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为37.4%。
虽不及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占六成以上的比重,课题组认为,中国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5年的0.462。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从社会阶层结构来说,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
课题组认为,这得益于国家对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并且努力缩小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间的转移性收入的差距。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多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是缩小的,因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这有利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但最近出现了新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低于6.7%实际经济增速。
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6.5%,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居民0.6和0.8个百分点。
这不同于前几年全国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大大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情况。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下降,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难度加大。另外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都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