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内贸“十三五”规划出台 流通成本有望降低

2016-11-28 14:56:00

 

来源:互联网

内贸“十三五”规划出台 流通成本有望降低

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双降,投资增速短期不会大幅度上升,经济增长重担落在消费上。通过内贸流通改革和发展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从而使消费能担当起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重任成为重要目标。

日前,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十部委联合出台的《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业内专家分析,《规划》以提高流通质量和效率为中心,注重解决流通领域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

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商务部即将出台供应链创新、内贸流通方面的可操作性政策,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向全国。这意味着,流通企业的标准化和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受到影响。

规划目标较高

“相较于以往的内贸规划,目标高、财政资金支持方式转变是此次《规划》的不同之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比2015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

世界银行今年6月发布报告称,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从1月的2.9%调降至2.4%,而2017年的增速预期则从3.1%下调至2.8%。

“世界经济的艰难复苏是个长期过程。对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来说,外需压力大,投资面临调结构、去库存、去产能的重要任务,投资增速短期内不会大幅度上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长要倚重消费。从《规划》可以看出,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发展预期偏乐观,自加压力,希望能够挖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赵萍说。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达到11.2万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到2020 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3.8万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网上零售额达到9.6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赵萍认为,虽然今年作为“十三五”的第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预计超过10%,但是由于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供给侧”改革等,以适当牺牲经济增长速度来换取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这就意味着整个增长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因此宏观经济的增长压力会传导到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是10%以上,并不意味着未来4年都可以保持在10%以上,所以年平均增长10%这个目标定得比较高,需要垫垫脚才能实现。

“《规划》提出到2020年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20%的目标也是比较高的。”赵萍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9.7%,2015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3%,今年1~10月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7%。

赵萍分析,近年网上零售额的增速是保持逐年下降的,而且是下降5~10个百分点,今年全年估计可以达到20%以上。但是未来4年如果延续过去的增速,年均增长20%的目标难度比较大。

有观点认为,相较于内贸“十二五”规划是国家级专项规划,此次内贸“十三五”规划只是行业规划,财政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的力度不够给力。

对此,赵萍表示,《规划》是因为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在转变。财政改革正朝公共财政的方向发展,只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财政资金才会给予大力支持。支持方式从原来的直接支持项目,变成统筹规划,通过地方财政的公共项目确定支持方向。今后行业主管部门角色也会改变,以行业发展方向引导、竞争规则制定和实施等作为行业管理的抓手。

流通成本过高

尽管内贸流通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且有多份文件攻坚“降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但因“唯GDP”等政绩考核影响,以往的文件执行效果不甚理想。

记者梳理发现,以往的内贸规划比较关注内贸工作本身。

“此次《规划》在‘供给则’改革、国内外市场融合程度加深的背景下,流通如何促进有效供给和消费升级,通过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为抓手促进流通升级,注重国内外市场融合。”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内贸对于稳增长意义重大,但也存在着流通效率低、成本高、市场布局有待优化,实体商业转型缓慢,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内外贸联动发展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