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富豪榜凸显城市竞争新格局 谁抢占了未来产业?

2016-10-25 10:12:00

 

来源:互联网

富豪榜凸显城市竞争新格局 谁抢占了未来产业?

衡量城市实力包含诸多要素,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城市所吸纳的企业、企业家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城市中顶级富豪的数量,某种程度代表一个城市对大企业的吸附能力。按照重点城市来统计,北京的富豪企业家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尤其在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与投资等领域,北京诞生了最多的富豪。

深圳能否在不久后超过上海?风头正盛的G20峰会举办地杭州,是否已成为准一线城市?

城市竞争历来备受关注,尤其是明星城市。

衡量城市实力包含诸多要素,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城市所吸纳的企业、企业家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基于这一出发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结合不久前发布的《2016胡润百富榜》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统计。

胡润指出,百富榜已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而民营经济又是反映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民营经济中最突出的企业家群体更能代表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乃至创业氛围。

按照居住城市来计,上榜的2056位企业家中,322位居住在北京,其后依次是深圳、上海、杭州和广州,分别为195位、162位、123位和78位。

通过梳理近几年的造富行业分布变迁,以及上述五大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风向标代表城市的特点,可以看出哪些城市正抢占新兴产业先机,并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赢得先机。这些既是当下的衡量指标,也将决定未来城市的竞争格局。

五城争高下

按照重点城市来统计,不论是胡润百富榜全榜单,还是前500名样本,北京的富豪企业家数量都占有绝对优势。从行业分布来看,北京也堪称"全面开花",尤其在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与投资等领域,北京诞生了最多的富豪。

深圳和上海在富豪数量上较为接近,但行业分布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与互联网、传统制造以及金融投资等领域。

上海的央企、地方国企、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四分天下,深圳则90%以上都是民营或个体企业。从上述统计来看,上海的民营经济整体仍然保有强劲的竞争力,尽管在科技与互联网方面较逊一筹,但在金融与投资实力方面上海比深圳有更大优势。

根据2015年的数据,上海外资研发中心已有388家,约占全国比重的1/4,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占全市一半左右。

但广东省政府参事、深圳大学教授魏达志指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导致上海创新资源的错配,对本土人才形成挤压,上海更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上海的近邻杭州,富豪数量位列第四,而2015年城市GDP排名杭州仅位列第十。从造富行业的比例来看,科技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杭州的一大优势产业,其中前500名富豪榜单中,巨头阿里巴巴贡献了4席。

此外,在传统制造业方面,杭州在5个城市中表现最为突出,而制造业无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力量。近两三年,全国范围内的制造业富豪占比也已经反超房地产,并且逐渐在拉开差距。

相比之下,广州最突出的造富产业仍然是房地产,地产商占据了广州富豪榜的近半江山。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固然不言而喻,广州也保持了这一领域的一贯优势。但近几年造富行业变迁的规律显示,房地产的比重在逐渐降低,互联网业明显崛起,制造业也呈现走强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州的转型表现尚有待提升。

企业总部争夺暗战

城市中顶级富豪的数量,某种程度代表一个城市对大企业的吸附能力。

北京和上海对其他地区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一个最显著的佐证是,快递界"三通一达"总部均已迁往上海,单此一个行业就为上海贡献了4位财富上榜者;北京则吸纳了三一重工[0.85%资金研报]、阿里健康等企业总部。

相比之下,深圳、杭州、广州的上榜企业,更多为本土制造。

从这一角度来看,北京和上海仍有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显示,北京和上海的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企业总部成为近几年各大城市争夺的对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地的政策文件,广州、杭州、深圳等地在近两年均出台了总部经济发展相关规划。

2015年,广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分别从人才奖励、总部企业集体户、用地优惠等方面给出了一系列方案。

杭州在2016年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补充意见》,其中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给予最高一次性500万元的补助。

深圳在提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之外,更制定了"十三五"目标——到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达到8-10家。

大城市打造总部经济,一般伴随着产业选择的考虑,这将进一步影响未来的竞争格局。

而在引入和争夺存量之外,更重要的一个途径是自生培养和孵化新的增量。在今年的百富榜前500名中,深圳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北京滴滴创始人程维均榜上有名,并分别位列"白手起家"富豪第二和第三。某种程度上,是否拥有源源不断的孕育新兴产业的土壤或许更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