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产经 >

美发、健身等“预付卡”成行业标配 预付式消费出现问题肿么破?

2016-07-13 15:25:00

 

来源:互联网

美发、健身等“预付卡”成行业标配 预付式消费出现问题肿么破?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剪发卡、美容卡、健身卡、洗车卡……打开钱包,相信不少人都会持有几张消费预付卡。在服务行业,这已成为不少商家的标配,但这种看似“双赢”的局面,其实很不稳定。以互信为基础的这种商业模式,存在商家失信带来的隐患。稍不留神,消费者可能就被形形色色的预付卡给“卡”住了。

据各媒体报道,预付式消费问题层出不穷

7月12,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的马小姐上周六,她刚在所住小区的理发店办了一张价值1998元的预付卡。“我其实一开始也是不想充这么多钱,但是如果不办卡,原价做头发的话,太贵了。”马小姐说,她做了软化和染色,价格分别是398元和700多元,加在一起原价算是1000多元。

“理发店里充值会员卡可以打折,比原价划算多了。本来我是想办理998元的会员卡,这样打完折下来,卡里余额其实也并不多。但是店里规定第一次消费不能超过卡里60%的钱,所以我只能办理了1998元的卡。”马小姐无奈地说。

马小姐表示,打完折后付了600多元,比原价划算很多。卡里的钱只能以后理发、补染色再继续使用了。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理发店倒闭时,马小姐表示,“店里说他们是连锁的,北京有50多家分店。”

然后,马小姐自己也犯起了嘀咕,“这应该没问题吧?”她反问记者。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6月中旬,武汉吴先生发现位于沌口的“飞翔舞蹈工作室”转租给别人,而吴先生花2985元为小孩办的预付卡,还剩57节课没上,新东家又不愿接受老客户,退款也无门,遂向工商投诉。

由于准入门槛低、市场饱和度高、存续周期短等因素,预付卡消费渐成纠纷高发区。它甚至变成一些商家的“圈钱卡”、消费者的“糟心卡”。类似的案例仍有很多,不乏知名企业。此前,遍布全国20余座城市的“水果营行”连锁店陆续关停,知名餐饮连锁企业“代官山”上演跑路事件、经营者完全失联,均导致相关预付卡用户蒙受损失,并引发广泛关注。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预付卡消费投诉年均增长35.7%,2015年达到2.93万件。据全国12315投诉举报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共受理预付卡消费投诉1.48万件,主要集中在健身、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服务业较为发达的省市成为预付卡消费投诉的重点地区。

商家自律靠不住 消费者需练火眼金睛

家住北京马家堡的张女士家的小区门口刚新开了一家健身房,张女士对于是否办卡已经犹豫不决了近两周了。 “现在开几天,卖出一批卡,就倒闭跑路的健身房太多了。”张女士说。

张女士对记者介绍说:“健身房正在装修,打出的广告是两年收费2099元,这个价钱在北京已经算便宜的了。”

正是因为便宜,张女士有些心动,但她同时表示,“太便宜了又怕它倒闭,怕老板是骗子。”

张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量的预付卡销售属于“三无”状态,即无备案、无存管、无监管。

尤其预付卡这种消费模式,和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更影响大家对社会诚信度的直接观感。为蒙受损失的用户扫清维权障碍、畅通救济渠道,是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然而,具体到预付卡的治理上,消费者发现维权难度是集成式的。比如,备案制度存在盲区,政府执法成本高,商家违规成本低,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都可说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曾发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发卡企业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备案,实行资金存管制度。实际上,主动备案的商户少之又少;这一办法针对的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无法阻遏“小店跑路”现象。正是不知道怎么有效地维权,许多人选择了忍气吞声。

预付卡陷阱还需法制来填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