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信贷数据大跌 下半年货币政策或仍有发力空间
4月信贷数据大跌 下半年货币政策或仍有发力空间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根据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556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8173亿元和152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1.65万亿元和3072亿元。与此同时,4月末,M2余额为1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三大金融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人民币新增贷款为2009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近六个月新低,而M2也是近九个月以来首次跌破13%。
“爆冷”的数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一些机构就此判断称,这意味着央行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将有所收紧。而在14日一早,央行就通过其官网发声称,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改变。在经过季节、基数因素调整并考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置换等因素后,当前总体上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是平稳正常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各种市场利率也保持在低位平稳运行。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对此,中国证券报也报道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不能因为一时的数据稍有好转而掉以轻心,不必因为一时的数据稍有回落而惊慌。宏观政策要稳住,既向市场发出可以预期的明确信号,又为经济稳中求进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支撑。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政府部门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为主基调的政策组合。中国当前面临较大的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务的结构性改革压力,不力行改革就难以培育我国经济长期的内生增长动力,依靠激进式货币宽松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可持续,也不会成为当前政策的取向。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加快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财政政策更具优势,其作用也会更大一些。要通过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加大新基建投资,弥补民间投资不足,稳定经济增长。
在货币政策方面,李慧勇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要灵活有度,会更宽松。“除了要保持13%左右的社融增长外,如果下半年美联储加息、资金外流,央行将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应对可能的冲击。”他表示,要通过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民营企业“过冬”创造条件。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替银行分忧,避免风险集中于间接融资。同时,通过注资等方式提升银行经营能力,化解坏账压力。
对此,金融时报也报道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强调,包括统计因素在内的一些特殊因素导致了4月份信贷和货币增速下行,这并不改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马骏表示,今年一季度信贷增速较快,部分反映了临时性和周期性的因素,比如前期启动的基建项目较为集中,住宅销售增速较快,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导致补库存等。同样,今年4月份也有一些特殊因素(包括统计因素)导致了信贷和货币增速下行。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发生在4月份的3500亿元以上的地方债置换,这部分融资不再计入贷款,而是计入银行持有的债券。这是统计因素所造成的贷款增量的下降,并不改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另外,从季节性因素来看,马骏表示,历史上4月份信贷增量一般都是明显低于一季度月均水平的。关于今年4月份M2增速放缓,马骏解释称,这与当月财政存款增加较多有关(财政存款不统计在M2内),而未来财政支出增加时对M2的影响就会逆转过来。
马骏认为,基于上述原因,不应该过度解读4月份货币信贷增速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是“稳健”的,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既要保持稳增长力度,继续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又要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对未来价格的影响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中经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