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时代 谁在为偶像买单?
粉丝经济时代 谁在为偶像买单?
【中国经营网注】“粉丝经济” 热潮越炒越高,其实它的发展速度,与大众文化的商业化速度是一致的。当偶像、名人通过互联网实现与粉丝的近距离互动,赚钱着实变得容易起来。本文来自DoNews。
2005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拉开了中国“粉丝经济”的序幕。那年夏天,4亿的中国手机用户中,有超过1500万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投票。中国每27人中,就有一个人是超女粉丝。
随后的十几年间,中国“粉丝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互联网粉丝” 的全新模式,原本松散的粉丝产业也被规范化、职业化,产业链上的明星、娱乐合伙人、企业等,都在试图深度挖掘庞大粉丝人群的经济能量。
在为偶像买单的这群粉丝,又是怎样一群人呢?
谁在为偶像买单?
北京女孩浅浅,公司白领,月薪8500,在这个城市里算中等水平,每个月会拿出一部分工资去支持偶像TFBOYS。
两年前,浅浅还在上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档综艺节目上知道了TFboys,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连着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所有和他们有关的节目、视频。“三小只实在是太可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都好喜欢,所以我是团饭。”提到偶像,浅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
浅浅回忆,“刚入坑的时候还没有工作,那一年去南京和深圳参加过两次见面会,门票、来回机票还有酒店住宿花了大概四千多。”
钱都花在哪儿了?浅浅称,如果不追行程每个月只买周边,花费大概在300以内,追行程的话每个月这方面支出就要5000左右。
为什么能持续不断的为偶像花钱?浅浅认为,偶像带给自己的都是精神层面的积极影响,每个作品都有他付诸的心血和其存在的价值,粉丝想反馈回去的形式有限,最直接的还是以消费的形式支持。
19岁的长沙女孩酸奶盖正在上大一,但她已经疯狂的喜欢易烊千玺一年半了,除了时刻关注他的作品,她还多次参加现场活动、接机、买站子的礼包。“现场追活动一般一次上千块,接送机累积起来也是上千,买周边礼包花费不多。”
酸奶盖认为“把偶像当做很重要的人才愿意为他花钱的,所以很值得”,但同时她也表示“尽力而为,自己还在上学不会动用父母太多的钱,都是自己攒的零花钱。”
在被问到喜欢偶像和难免的花费之间如何平衡时,很多粉丝都表示“不会因为喜欢他而完全失去理智”“理想消费很重要。在喜欢的人事物面前也有选择的权利,不必照单全收。花多花少也不完全代表爱多爱少,而是要看自身条件允许与否”。
互联网企业如何接招 “粉丝经济”热潮
除了传统的社交平台以外,近两年火的一塌糊涂的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在用“粉丝经济”造星。各路粉丝追星的方式也渐渐从蹲守偶像、花钱送礼物逐渐转变成通过各种互联网媒体来关注偶像的动态。
打造出秒拍、小咖秀以及刚刚上线的一直播的一下科技市场总监何金凯认为,粉丝经济是一种行业形态和眼下的热潮,它无法用好坏利弊衡量,在没有出现“粉丝经济”这个词以前,作为企业方,也会更多的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只不过现在“粉丝经济”出现以后,给了更多的企业一个“捷径”。
前阵子凭大热韩剧《太阳的后裔》中“柳大尉”一角成为新一代男神的宋仲基,5月份将在中国六个城市开展粉丝见面会,一直播率先拿下六场见面会的全程冠名资格,为粉丝谋“见面会门票”“宋太太合影”等福利的同时毫无疑问也在借势粉丝热潮增涨自家关注度。
何金凯称“粉丝经济”其实是在打感情牌,我们倡导理性消费,但最终消费与否、消费状况如何还要看消费者本人。不管偶像创作作品,还是企业创造产品,都会考虑受众的需求。现如今因为年轻人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强烈,粉丝经济才被系统化的拿到台面上说。
何金凯坦言,作为企业,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粉丝经济的。无论从市场运营还是市场调研的角度看,都需要考虑C端用户的感受。至于某些平台为了促进星粉互动设置消费门槛也是一种商业变现的方法,可以理解,但不必评判市场的好坏,感情联结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素。
“粉丝经济”热潮越炒越高,其实它的发展速度,与大众文化的商业化速度是一致的。当偶像、名人通过互联网实现与粉丝的近距离互动,赚钱着实变得容易起来。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最终给粉丝带来真切的优质内容才是重点,否则,即使再打情感牌,粉丝不买账,到最后好故事说给谁听呢。
(中经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