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谈中国评级下调:穆迪、标普系“锦上添花、雪上加霜”短视者
经济学家谈中国评级下调:穆迪、标普系“锦上添花、雪上加霜”短视者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3月份,两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先后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到负面,两家机构都表示了对中国经济风险的担心。对此,财政部在3、4月之交,三天内两度直接正面回应此事,两次答记者问的官员级别也有所上升,首次出面回应的是财政部金融司主要负责人,后一次则是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更有经济学家坦言,国际评级公司是个典型的“锦上添花、雪上加霜”的短视者。
评级公司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3月初,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a3”,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对此,财政部金融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穆迪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维持不变,把展望调整为“负面”,只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表示一定的担忧。但该负责人表示,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下调评级展望的充分理由,说明评级公司对我国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全面了解,消除“信息不对称”。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也是同样的看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结构性改革取得的进展,评级公司还需要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他直言,此次穆迪、标普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我国推进改革、应对风险的能力。
评级公司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债务、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比如经济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目标为6.5%—7%。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并不以推迟改革为前提。而且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比如,5月1日全面实施的营改增改革,减税力度一年5000多个亿,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企业受益是明摆着的。还有今年下大力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中央设立了1000亿元的专项资金,来为“去产能”买单,都是真金白银的支持。企业的活力增强了,债务杠杆也将会有所下降和缓解。
这些改革,显然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的,怎以可以把三者对立起来呢?在评级机构眼里,好像我们顾此就会失彼,根本不可能兼顾。
史耀斌指出,政府拿出这么多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为改革埋单,财政吃紧是毫无疑问的,阶段性适当增加财政赤字也就顺理成章。目前,我国政府负债率和财政赤字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均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政府负债率约为40%,今年提高赤字率至3%,适当提高仍然安全可行。而且,这些支出不是补窟窿还欠债,都是在为经济健康发展打基础的投入,将来肯定是有回报的。
环顾全球,像中国这样为改革下这么大“本钱”的,绝无仅有!!很多国家想改革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经济增长复苏缓慢甚至停滞,只够勉强维持甚至是借债维持,财力不允许再好的改革也难推进。这一点不是我们自夸,在今年的G20上海峰会上各国都有点赞,认为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中国的结构性改革有“样板”作用。
从市场影响看,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以后,境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未受到展望下调的影响,境外主权债券收益率、离岸人民币汇率也未因此出现波动,说明市场投资者还是保持了较强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
不得不提及的是,3月31日,香港证券期货事务上诉审裁处宣布,对穆迪处以1100万港元的罚金,称后者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对49家中国公司的企业管制表示担忧,导致相关企业股价下跌,违反了香港证券期货条例。这也表明,评级调整对市场是有一定影响冲击的。
那么,还有很多人关心,评级公司对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进行评级,准确性到底有多高?早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国际评级机构的信誉就受到了质疑。亚洲危机时,穆迪在一天之内将韩国的信用评级下调了11个档次。事后表明,穆迪当时的评级是错误的,它并没有预见到未来经济走势,反映的也不是真实情况。
长期以来,西方评级机构把持着信用咨询市场的垄断地位,利用信用评级对西方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一褒一贬,人为制造融资剪刀差,向全界“剪羊毛”。目前来看,穆迪和标普在资本市场上的业务量超过了80%以上,主导着全球金融市场评级业务。不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评级机构的信誉已是“大大打了折扣”。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张连起透露,国际评级公司是个典型的“锦上添花、雪上加霜”的短视者。他说,当一国和地区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他们会漠视经济增长中的潜在风险,给这个国家和地区送上漂亮的评级报告;一旦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他们就会调降一国和地区的评级和展望,起到“雪上加霜”的效用。
穆迪在信用评级报告中将调降展望的原因归为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储备减少,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中国政府的债务与美欧日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主权债务有一个本质不同。”张连起说,中国的政府支出中,投资占很高比例,大多数债务都对应着相应的资产。这决定了同样的负债率给中国政府带来的负担和隐患,远远不能与其他负债国家相比。
另外,针对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评级引发的海内外关注,财政部连续作出回应:评级机构提出对中国地方债有担心,对中国能否顺利去产能、能否进行结构性改革等有担心,但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下调评级展望的充分理由。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国际评级机构这样做是“缺乏远见”,将来实践会证明它是错误的。
据人民网日报报道,财政部长楼继伟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不care评级机构的评级,不用给他们“拜码头”。财政部长说话如此硬气,是有个中原由的。因为,穆迪下调中国评级是在3月2日,当时两会还没召开,很多涉及经济的改革举措尚未对外公布。这些最新的举措和信息穆迪并未掌握,就贸然宣布下调评级不但显得草率,也存在对中国经济了解不全面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标普宣布下调则是在3月31日。此时两会已经圆满落幕,中国经济的大政策方针和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都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