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由春运客流量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李迅雷:由春运客流量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外出农民工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均会在15年出现一个大滑坡。更不清楚交通部是否已经考虑了这样一个特殊变化。但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参与就业比例的下降,则已经是长期趋势了。
昨天是2016年春运的第一天。今年的春运客流量会否成为历史峰值?
春运从1月24日开始至3月3日结束,共计40天。作为预测客流量最权威的部门交通部,与相关部门会商预测,正式发布公告称: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3.6%。其中,铁路3.32亿人次,增长12.7%;道路24.81亿人次,增长2.4%;水运4280万人次,基本持平;民航5455万人次,增长11%。
应该说,交通部预测客流量的水平还是非常高,如它曾联合发改委等部门,预测春运期间不含公共电汽车及出租车的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8.07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3.4%,其中道路24.2亿人次,增长2.5%;铁路2.95亿人次,增长10%;水运4430万人次,增长2%;民航4750万人次,增长8%。预测结果非常精准。
流动人口减少是否会影响客流量
但今年的实际客运量的预测还能那么精准吗?
从国家统计局流动人口的数据看,13年和14年都分别增加了800万左右,而15年则减少了568万。这一正一负,净差了1300多万。保守计算1300万至少应该产生2600万的客流量,即影响增量的0.9个百分点,3.6%减去0.9%,等于2.7%。
客运主要由铁路、道路、水运和航空四大流动方式构成,其中道路是大头,要占到整个客流量的85%。我找到了2015年前10个月公路客运量的数据,为159.95亿,同比下降了0.6%,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负增长吧?当然,15年全年的数据还没有看到。查询一下历史数据,13年公路客运量大约增长4%,14年大约增长3%,假如15年真的是零增长,那真是一个大滑坡。
但这样的大滑坡,应该也是符合逻辑的。因为从外出农民工数量的变化看,13年新增数量尚有600多万,14年将至500多万,15年前三季度与14年同期比,居然没有增长。
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外出农民工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均会在15年出现一个大滑坡。更不清楚交通部是否已经考虑了这样一个特殊变化。但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参与就业比例的下降,则已经是长期趋势了。
股市下跌与本币贬值会否影响春节旅游人数
15年的春节对很多人来说是心情不错的,上证综指从2000多点起步,上涨至春节前的3200多点。而今年的春节前,则是从去年的5000多点下跌至了2900多点,一个是上涨60%,一个是下跌40%,财富效应的巨大反差,会否影响旅游热情呢?
此外,人民币也出现了明显的贬值,至少对去年热火朝天的出境游会是一个负面影响。同时,居民对于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也应该会明显下降。如即使不投资股票,而参与P2P理财的投资者,目前有问题的P2P公司要超过30%。
当然,航空客流仅占全部客流量的2%左右,说明中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缩水对整个客流量的影响不大。
综上分析,我觉得2016年春运的总客流量恐怕没有像交通部那么乐观,暂且预测比去年增长2.5%吧,究竟对不对,两个月后见分晓。但笔者写此文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预测今年春运的客流量,而是在考虑更深层次问题。
高速公路将成为新的“过剩产能”
据国家发改委说,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实现通车里程11.2万公里,2015年底估计可达到12.3万公里。“十三五”期间,是高速公路加快成网的关键时期。目前尚不清楚十三五新建里程将达到多少,但各地好像都在大干快上。如云南要新建2000公路高速,实现6000公里通车;广东要新增5000公里,达到11000公里;浙江也要达到5000公里。
中国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6万公里实现翻倍,达到12万公里,超过美国的9万公里成为全球第一,但汽车保有量美国大约为2.2亿辆,中国大约是1.2亿辆。
单纯从这两个数据比较,中国目前的高速公路总里程相对于汽车保有量而言,已经比美国多出一倍。而15年中国轿车的产量却已经比14年下降2%以上。假如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万公里,则过剩局面将愈加严重。这种通过疯狂修路来拉动基建投资的做法,令人堪忧。
我想,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深化,经济增速的下行,以及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人口的流动性还会不断下降,中国的春运高峰肯定会今后几年内达到峰值,然后拐头向下。
故交通运输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否则,中国旧的产能过剩还是累积,新的产能过剩又开始酝酿。从风力发电到光伏多晶硅,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到目前创业者失败案例的大量涌现,P2P泛滥成灾。
除了高速公路,还会有别的基建投资上的过剩吗?肯定有。如水利投资。这太多的教训何时能够被吸取呢?
作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