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是完善医疗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
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是完善医疗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型需求是推动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动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医疗领域将发生几种转变:一是民众层面,将由被动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二是医院层面,将注重收治数量变成注重疗愈质量;三是治疗过程,将从短期治疗痊愈前后延伸为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与保健。而这三个转变的实现,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发展医疗“互联网+”、提升医疗效率、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写入国家级纲领性文件。
提高社会健康意识、纠正大众健康误区是未来推进和完善医疗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亟待提升
原卫生部进行的首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这意味着每100个人中,不到7个人具备健康素养。从健康素养的三方面内容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在历次调查中,年龄在55~6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65~69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最低,为3.81%。这些人群健康素养的匮乏,小而言之对自身健康不利,大而言之,无疑将加重全社会的负担。
美国癌症患者生存率高的重要启示
眼下,我国正处于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症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症谱过渡的时期。因为寿命延长而导致的癌症高发,同样出现在美国。但一个关键的不同是:中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美国一半!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排在前十位的癌症生存率为30.9%,美国为68%。美国癌症病人如此高的生存率,就是缘于早期发现,这是癌症治疗中的最关键一环。
很显然,只要能提高预防意识,早发现早治疗,癌症完全可以摘掉“不治之症”的帽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预防措施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民众凡在20岁以上,都要定期做有关口腔、皮肤、淋巴结、睾丸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吸烟者需要更频繁检查,每两年就要做全面检查;女性年满21岁且有性生活的,要开始做子宫抹片检查,30岁以后,每3年检查1次;年满40岁的女性,每年还要做1次乳腺检查,男性从50岁开始就要开始做前列腺癌的检查。另外,年满50岁的人群,每5年要做1次大肠癌的检查……这些定期检查,在家庭医生的督促之下,得到了有效执行,很显然,这是使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用产业发展提升健康素养,消除健康误区
2015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要求:推广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扩大早诊早治项目覆盖面,探索建立防癌体检运行机制;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癌意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创新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疾病发生,比如空气净化器、空气炸锅、声波震动牙刷等产品进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另外一方面,在精准诊疗的发展趋势下,尖端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比如飞利浦推出的基于“全新3D数字影像链和IMR显微平台”的“显微CT”,它能在更低剂量下实现更快速和精确的扫描,早期准确发现小病灶。对医生而言,提高了诊断检查的信心,对患者而言,超低剂量有效降低了医源性辐射伤害,减轻了顾虑。这将有利于推动大众定期体检,对身体状况早重视早筛查。
同时,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政策的落实和具体医疗项目的落地。卫计委、财政部、全国妇联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为提高基层人员专业技术水平,2010年原卫生部妇社司启动了 “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基层人员培训项目”。该项目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特别是系统平台的引入,在全国的推进非常高效。例如飞利浦子宫颈癌筛查诊断信息系统,借助于云平台,将从筛查登记到专家会诊再到统计分析等一系列过程集成于流程化的IT网络管理系统之中,方便追溯每个阶段的记录。因此大大加速了项目的推广,对于基层妇女树立早重视、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观念具有实效性意义。
这样的行为无疑将大大普及并提升国民的健康意识。从社会乃至国家角度看,在预防上花一元钱,就可以在治疗上节约十元钱,整个国家的医疗投入将明显减少。而具体到个人,通过预防投入而早期发现,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这之中的供需要求,将推动健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